4.医疗救助,专门帮助特困者
4月出台政策:《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
常州市兰陵街道一贫穷男子身患重病,坚决放弃治疗并与妻子离婚;南京一生病被弃女婴家人已被找到,奶奶称家穷治不了病。人们想问,对那些特别困难患者,如何让他们及时治疗?
4月,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提出重点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并逐步将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文件提出,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看得起病。

国务院提出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让乡村医生成为村民健康守护人。图为洛阳一名坚守20年的村医。
5.乡村医生,农民看病不出乡
3月出台政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我国农村人口达6亿多,看病拿药大多都在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偏远山区,乡村医生就是当地村民的健康“守护人”。然而,由于待遇差、保障少,乡村医疗机构陷入“人才引不来,来了留不住”的困境,面临“门庭冷落”的尴尬。
如何破局?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同时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
文件还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一旦推行开来,有小病,一个电话,乡村家庭医生就上门诊疗;得了大病,乡村家庭医生提前帮病人与大医院联系就诊。
6.药品集中采购,减轻用药负担
2月出台政策:《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
看病贵,药贵是重要原因。“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作为药厂的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就曾自曝行业问题。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采取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措施,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
还专门提出,要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价格违法和垄断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药价降下来,看病的费用也能随之降下去,才能努力让“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成为历史。(人民日报客户端 岳小乔)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