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任剑琼,在大学生中找“创业种子”

2015-07-31 09:36:01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2015年7月19日,任剑琼在上海参加种子导入培训活动。

  2015年7月19日,任剑琼在上海参加种子导入培训活动。

IMG_6900

  “种子计划”导师在现场培训。

IMG_6869

  任剑琼和学员们沟通交流。

“你们当中有些人已经远离家园开始闯荡,有些人重新回到原点,有些人准备去远方的土地汲取能量……祝贺你们!”今年5月,由“跨界创新平台”联合创始人任剑琼发起的大学生公益实习项目——“种子计划”已走过一年。当这些大学生完成培训、即将步入职场时,她写下一封长信,期盼他们迈出扎实的第一步。

而“种子计划”就是要让这些大学生们提前感受未来的残酷。任剑琼说,这里是一个有力度、有温度的大本营,要教给他们如何从“0”到“1”。

“我不善于熬心灵鸡汤”

  在任剑琼看来,上海有着非常好的兼容性,无论创业还是就业,对大学生而言都充满机会。“曾有一种说法,认为上海的创新能力不如北京、杭州,我觉得上海也可以诞生像苹果那样集审美、科技和品牌于一体的创业项目。我很看好年轻一代,想做些事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于是,“种子计划”在上海落了地。

  2014年5月,“种子计划”通过优酷视频向全国高校大三、大四的学生发布了召集令。通过给他们提供在上海、北京等优秀创业企业的实习机会,走近创业者、核心创业团队,探寻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梦想。不少学员认为,“这份实习最大的不同是,由企业CEO亲自带队,我们有更多机会直接向高层学习,在‘种子计划’各种沙龙、导入培训中认识更多创业团队,真正让我们开了眼界。”而对于“种子计划”,任剑琼说:“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注定不平静,要面临很多选择。‘种子计划’就是一个预备营,如果这个过程中能让优良的种子落到它钟爱的土地,带来的改变可能超乎想象。”

  报名者成百上千,最终通过笔试、面试留下的却只有40多个。这个数字与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有些微乎其微。“种子计划不以量取胜,我们希望选拔出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进行不同的引导,为他们量身定制实习岗位。”任剑琼说。

  “如果非要找到这些人的共同点,可能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有一点跳跃、有一点执拗,对趋势和择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任剑琼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在报名的人当中,印象非常深的是几个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有一个来自江西的大学生,面试的时候问题特别多,最后变成了他不停地向我们发问,‘你们会不会选我?我能不能进入最喜欢的企业?’后来他成功入围。实习几天后,企业的CEO给我反馈,说这孩子是个好苗子,很高兴能输送来这样的种子。”

  当然,淘汰的还是大多数。任剑琼说:“有一个云南的学生,坐了两天的火车来面试。他告诉我们,学校好多人申请,只有他获得了面试机会。我们也非常希望他能通过,但很遗憾他落选了。想想他来回的车程,我心里很牵挂。竞争是残酷和公平的。我希望这种经历能成为他成长的印记,将来在某个时间点上发生作用。”

  在给学生们的那封信中,任剑琼“希望他们能领略现实之外的温暖”,但她更强调“我不是心灵导师,不善于熬心灵鸡汤,不管就业还是创业,都没那么多风花雪月”。今年5月,“种子计划”第二期启动,来自500多所高校,包括在英、美、法、加拿大的海外学生来报名。“我希望这些同学从这里先经历一些挫折,承受一些压力,放弃一点小我。”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任剑琼,种子,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企业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