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印巴总理,在唇枪舌剑中握手

2015-07-30 09:33:10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360反馈意见截图16360809323265

  从竞相核爆到“大巴外交”

  缓和,是印巴两国民众的夙愿。自1947年各自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和印度爆发过三场战争,至今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有严重分歧。但印巴两国有见地的政治家,都把和平看作自己的理想。谢里夫曾说:“我的愿景是南亚变成无纠纷的地区,共同对抗贫穷,而不是互相争斗。”他有些谢顶,外表温和,是巴基斯坦久经政坛沉浮的政治家,已是第三次出任总理,在对印关系上是个“稳健派”。

  1990年,谢里夫首次出任总理,就以推进经济改革、改善基础设施的政绩获得称誉,但因与时任总统伊沙克·汗不睦而离职。1997年,谢里夫在大选中以超过90%的得票率大获全胜,重夺总理宝座。民众希望他重振经济。谢里夫深知,这一切离不开稳定的印巴关系。

  当年5月,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峰会期间,谢里夫和时任印度总理古杰拉尔会谈。这是两国总理自1989年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古杰拉尔在印度被称为“绅士政治家”, 曾3次担任印度外长,主张与巴基斯坦等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称古杰拉尔 “能在各个政治领域赢得善意与友谊”。就在那次峰会上,通过了《马累宣言》,决定建设南亚自由贸易区。

  当时,印巴两国的核问题受到国际关注。谢里夫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利用核能发电,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他也表示,只要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巴基斯坦也会马上就签。但1998年5月11日,刚当选印度总理两个月的瓦杰帕伊,发表了一段让世界骤然紧张的声明。瓦杰帕伊说,当天印度成功地进行了3次地下核爆炸。两天后,印度又进行了两次核试验。这把谢里夫逼到了悬崖边上。他对巴媒体表示:“如果此前印度在印巴军力对比中只是稍占上风的话,现在就没有可比性了。”5月15日,谢里夫主持会议,讨论是否要以核试验进行回应。他很清楚,当时巴经济已到崩溃边缘,搞核试验势必遭到国际制裁。但他最终投了弃权票。他说,自己并不支持搞核试验,但当时民众的情绪已到了失控边缘,军方和宗教势力不会接受政府在印度面前示弱。5月28日,巴基斯坦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在30秒钟内,5个核装置先后起爆。两天后,巴基斯坦又引爆第六个核装置,在试验次数上压过印度,从此成为第七个拥核国家。此后,谢里夫被视为“民族英雄”,支持率居高不下。

  然而,谢里夫深知,对抗并不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善与印度的关系。1999年2月20日,谢里夫来到巴印交界处,迎接应邀乘坐大巴来访的瓦杰帕伊。这是10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踏上巴基斯坦领土。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表达和解愿望。谢里夫说:“如果我们继续陷于互不信任、彼此猜疑的恶性循环,本地区人民将失去发展机遇。”“坚冰已被打破。我相信我们将会有更大的进展。”瓦杰帕伊也正式邀请谢里夫访问印度。“大巴外交”成为谢里夫引以为豪的一个政绩。

  持续不断的首脑互动

  2013年5月,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大选中获胜,随后他第三度当选总理。在被时任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以政变方式推翻14年后,主打经济牌的谢里夫再度强势归来。这是巴首次实现民选领导人之间的政权过渡。

  谢里夫当选后,时任印度总理辛格第一时间向他致电祝贺。印度舆论认为,谢里夫是印度熟悉的政治对手,他的重要外交幕僚都主张发展对印关系,这对印巴和解是个积极信号。

  当年9月,谢里夫与辛格均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此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刚刚发生针对印度军警的袭击,造成多人死亡。外界非常关注印巴总理能否如期会晤。印度反对党人民党要求辛格马上取消与谢里夫的会面,但辛格不为所动,在推特上谴责了“挑衅和平的野蛮行为”,在联大发言时称巴基斯坦是“我们地区恐怖主义的中心”,但随后他与谢里夫在纽约会晤,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两人同意让印巴军方就缓和克什米尔局势继续对话。

  此时,辛格的任期已经接近尾声。谢里夫把改善对印度关系的重点,放在了辛格的继任者身上。2014年5月,莫迪领导人民党赢得大选胜利,随后就任总理。在他的就职仪式上,人们看到了一位出乎意料的贵宾——谢里夫。这是印巴两国自1947年各自独立以来,一方政府首脑首次出席对方总理就职仪式。用谢里夫的话说,这是掀开两国关系新篇章的好机会。外界也普遍认为,谢里夫到场表明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莫迪表示,希望与巴继续进行和平谈判,但重申巴方应杜绝其领土被用于发动针对印度的恐怖活动。谢里夫则表示,巴方希望恢复1999年“大巴外交”开始的和解进程,“我建议我们努力将对抗转为合作,沉浸在指责与反指责中是没有建设性的”。

  边境冲突一直是干扰

  然而,印巴总理的互动,一直受到边境冲突的干扰。

  就在谢里夫赴新德里出席莫迪就职典礼后不久,两国边境再起冲突。去年8月,莫迪访问印控克什米尔时,来到锡亚琴冰川,在那里对印度边防军说:“在这一地区,我们因恐怖主义袭击而遭受的损失比战争还大。”印度媒体认为,是亲巴的非政府武装在克什米尔地区骚扰印军,但巴方对此予以否认。有印度军事战略专家分析称,莫迪上台后的几个月中,巴方“有计划地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混乱”,目的是“寻求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提醒印度,不要一再忽略巴基斯坦”。

  去年10月上旬,印巴边境接连爆发交火事件,关系再次恶化。11月,莫迪和谢里夫均到尼泊尔参加南盟峰会,下榻同一酒店。尼泊尔外长潘迪证实,莫迪与谢里夫见面时握了手,还有现场人士称,两人进行了短暂交谈。不过,莫迪与南盟其他成员国首脑均举行双边会谈,谢里夫也与多国领导人“单聊”,唯独他俩之间没有会谈。一位尼泊尔摄影记者甚至抱怨,两人开幕式那天甚至都不看对方一眼,一直没法拍到两人的合影。

  这次乌法峰会上,莫迪和谢里夫在联合声明中提到,边境稳定是两国共同的责任。印度媒体解读:“人们当然知道所谓的边境稳定不是指拉贾斯坦或是旁遮普,克什米尔才是莫迪和谢里夫关注的焦点。”在克什米尔边境线上,最近还是争斗不断。巴方称印军有针对性的炮击致使4名巴基斯坦妇女受伤,而印军则称巴军方的入侵令1名印度妇女死亡。

  有评论称,印巴关系如今是矛盾不断,但善意也在增加,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向好。这也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期盼。

  乌法峰会后,谢里夫邀请莫迪参加明年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南盟峰会,莫迪接受了邀请。这将是莫迪就任总理以来首访巴基斯坦。外界认为,这是印巴关系走向缓和的一大信号。

  上届南盟峰会时, 就有媒体分析指出,南盟成立已有25年,但其发展程度远逊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巴关系长期不稳定。南亚发展的瓶颈所在正是印巴两国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如何将中亚国家的资源通过阿富汗经巴基斯坦连接到印度,从而带动整个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莫迪和谢里夫都很清楚携手发展的重要性。当前,莫迪正日益重视与邻邦的联系,而对谢里夫来说,在推动印巴关系方面有所建树,可以让他进一步确立执政地位。化解矛盾,实现共赢,这是印巴总理的共同利益所在。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姬玛,莫迪,印度军事,历史包袱,大巴外交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