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道右翼”的安保局长
谷内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体制做过研究,并最终推动安倍内阁在2014年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成员为首相、官房长官、防卫大臣、外务大臣,其功能是收集、分析情报,调整日本对亚太地区的对外政策,并就安保问题与其他国家进行协调。安保会议下设实体机构国家安全保障局,编制为60人,设综合、战略、情报、同盟·友好国、中国·朝鲜和其他地区6课。其中,综合课负责协调政府部门,战略课负责起草外交安保政策基本方针,其负责人均来自防卫省。情报课则负责综合分析各种情报,在发生战事时负责对情报统一管理。安保局里有10多名职业自卫官。对局长一职,安倍考虑再三,最终拍板让谷内出任。这显示了安倍对谷内的充分信任。
谷内与安倍见面频繁,在所有高官中极为罕见。记者根据日本政府公开的首相日程进行了统计,今年4月谷内与安倍会面次数达8次,其中4月2日上下午各一次;5月5次;6月又是8次。从见面次数可以窥见,安倍对谷内相当器重。
谷内为安倍奔忙,也是不遗余力。2013年,美国国会调查局曾在其所公布的日美关系报告中,称安倍为“强硬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他在历史问题上的认识“破坏地域关系,可能损害美国利益”。安倍自辩:“我国的想法未得到充分的理解,这点非常遗憾。为了使对方准确理解,必须积极进行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谷内积极为安倍辩护,努力遮盖安倍的“鹰派”色彩。
谷内自称为“中道右翼”。他说,右翼有3个领域,天皇制、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安全保障问题。谷内在安保领域持保守立场,在安倍上个任期内就曾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但在历史问题上,他并不保守,对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赞成。2013年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安倍想去参拜,谷内担忧激怒中韩,劝安倍慎重。不过,当年12月26日,安倍还是参拜了靖国神社。据分析,这是因为安倍当时已经带领自民党赢得国会选举,权力达到巅峰,因此不顾多位大佬力劝,执意要向党内右翼“有所交代”。此举遭到包括中韩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美国也对此表示失望。次年1月,谷内赴美与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举行会谈,向美方进行了“解释”。
与中国的关系受关注
很多中国民众关注谷内,是因为他曾为中日关系回暖做出过努力。
2006年,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面对因前任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的日中关系僵局。当时,担任外务次官的谷内曾与中方秘密沟通。安倍在这一任期内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还实现了中断已久的中日首脑会谈。对此,安倍的前官房副长官下村博文曾说,安倍的妥协和他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策略有关。当时,安倍希望当两任首相,所以想利用访华的外交成果争取选票。
谷内在其回忆录中记述,2006年2月,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访日,谷内邀其到某著名温泉做客,双方交谈到深夜。当年5月,戴秉国邀谷内到访其故乡贵州。在就安倍访华问题进行沟通时,谷内说,安倍不明言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已受到日本国内左右两派的批评,如果中国拒绝安倍访华,他将更有借口参拜。5个月后,安倍成功访华,提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并获中方接受。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谷内善于琢磨,也很会说话。
安倍再度执政后,谷内的中国经验也被看重。2012年10月,新任命的日本驻华大使西宫伸一突然病逝,谷内一度被列为驻华大使候选人。2013年6月,谷内曾访问中国,日媒分析,这是为了寻求两国首脑直接会谈的可能性。《朝日新闻》报道,2014年7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谷内也陪同出席。这表明为促成当年11月在APEC的“习安会”,两国政府进行了运作。日媒称,尽管中方高层对安倍“极不信任”,但也希望通过谷内确认安倍在修复对华关系上的积极性。而在“习安会”前几天,谷内与国务委员杨洁篪还进行了“最后一刻的协调”。
谷内今年这次访华,外界也在猜测,可能与安倍能否在9月实现访华有关。在与谷内会谈时,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愿“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日本媒体称,中方希望通过谷内准确地把握安倍的想法,也把中方意向传递给安倍。至于安倍会如何做,还得走着瞧。(来源:环球人物)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