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专家:不能错失人民币国际化“时间窗口”

2015-07-23 09:30:50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
字号:

  胡永泰

  “人民币国际化有没有时间节点?我认为是有的。现在窗口已经打开了,但总有一天会关上。就像公交车不是永远停在那里等你,这辆公交车走了就是走了。”

  当经济学家胡永泰以“公交车要开走了”比喻人民币国际化的窗口期时,他流露出了一丝急切的神情,声音也不禁提高了。胡永泰出身于马来西亚华裔家庭,目前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虽然是马来西亚人,胡永泰却是以中国经济研究而闻名。在1997年至1998年间,他作为美国财政部特别专家随财长鲁宾访问中国。

  去年,胡永泰回到家乡马来西亚,担任马来西亚双威大学Jeffrey Cheah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专门研究亚洲发展问题。此外,他还在复旦大学担任特聘讲座教授,每年都要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横跨太平洋两岸三地的工作让胡永泰变成了“空中飞人”。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研究双年会”现场,《国际金融报》记者找到了这位“空中飞人”。胡永泰与记者畅谈了自己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思考。

  中美博弈SDR

  就目前来看,至少IMF已经释放了一个乐观的信号。IMF在最新评估中指出,人民币在过去一年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使得当前的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但胡永泰强调,外界不应该对此过于乐观,“IMF背后最大的会员国是美国,美国的态度依然是人民币能否顺利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关键。”

  与胡永泰相约采访时,正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声明,表态欢迎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之际。而今年又是IMF五年一次对SDR篮子构成重新评估的重要时刻。若人民币能够像欧元、日元、英镑和美元一样被纳入到SDR篮子,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于是,采访很自然地从“人民币能否在下半年加入SDR篮子”这个话题开始。

  “我认为人民币能否被纳入SDR篮子,取决于中国金融体制能否持续开放。我并不是特指资本自由化或是放松管制,而是中国金融体制能否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胡永泰反问记者。

  胡永泰进一步解释道,中国金融体制的开放不仅仅包括资本账户开放,还包括外国金融机构能否享受平等的待遇,是否会受到限制?这取决于中国金融改革未来的方向。

  胡永泰告诉记者,IMF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不仅取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进步,也取决于中国金融改革未来的方向。“这是两个指标。一个是IMF看见你们所做的事情,还有一个是他们认为你们将来要做什么?如果中国金融体制开放着,突然停止了怎么办?”胡永泰说,这是IMF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至少IMF已经释放了一个乐观的信号。IMF在最新评估中指出,人民币在过去一年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使得当前的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但胡永泰强调,外界不应该对此过于乐观,“IMF背后最大的会员国是美国,美国的态度依然是人民币能否顺利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关键。”

  尽管美国在人民币纳入SDR篮子问题上不具有一票否决权,但其影响力依然不能被忽视。若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则中国需要获得IMF成员70%的选票,其中仅美国就控制了16.7%的选票。

  而中美两国仍就人民币估值存有分歧。在6月举行的第七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国表示人民币仍被低估。美国财长也表示需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

  对此,胡永泰分析指出,美国对于这一问题释放出了两个信号。其中一个乐观的信号是通过IMF释放给中国,另一个则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说给美国国内民众听的”。长期来看,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其背后隐藏着中美之间的博弈。

  金融中心抢位战

  纵观全球货币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都是伴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席卷全球的。目前,中国GDP总量已经上升至全球第二位,从经济体量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但胡永泰认为,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会实现,中国能建成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与IMF每隔五年才重新评估SDR篮子类似,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时间窗口,一旦错过就很可能不再有机会。

  这是胡永泰在采访过程中反复向记者强调的观点。那么,衡量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成功究竟有何指标呢?外界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其城市能否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是判断这一问题的标准。

  何谓国际化的货币呢?胡永泰解释称,国际化货币的一个特征是可以自由地交换和兑换,比如瑞士法郎和瑞典克朗。但是在这些货币中,只有两三种货币可以成为所谓的“传播货币”,当三方或是四方进行交易时,通常使用这种“传播货币”。与此同时,各国央行也会对这类货币进行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成为这样的“传播货币”。胡永泰告诉记者,这会带来两个明显的好处。其一是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各国央行货币储备的多样化,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联系。

  而第二点则是提高了中国的金融安全。胡永泰以伊朗和俄罗斯举例,分析两国因未能融入全球货币体系而遭受制裁,不仅贸易受到负面的影响,本国经济更是一落千丈。“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货币,那么这些制裁就不可能发生。中国提高了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而纵观全球货币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都是伴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席卷全球的。目前,中国GDP总量已经上升至全球第二位,从经济体量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但胡永泰认为,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会实现,中国能建成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我认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只有两个,即纽约和伦敦。这是由经济的规模以及地域性决定的。”胡永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思考逻辑。

  他表示,从1900年开始,英镑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这一时期,英国的银行业及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伦敦成为了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尽管现在英镑已经不具备之前的地位了,但伦敦依然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伦敦金融行业的成本很低。

  “伦敦金融业在高速发展时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拥有各种律师及审计服务等。这部分遗产导致伦敦的金融成本比日内瓦或是法兰克福更低。这就像市场竞争一样,只要有一家公司的成本最低,那么其他公司都出局了。”胡永泰说。

  但美元横行世界多年,纽约金融行业的发达程度甚至超过伦敦。为何伦敦和纽约能够和谐存在呢?胡永泰对此的解释是,这与金融行业的地域性相关。

  “通常来说,晚上的工作成本要高于白天。因此,当纽约是晚上的时候,伦敦是白天;伦敦是晚上的时候,纽约是白天。”胡永泰说,时差导致纽约和伦敦这两座城市能够密切配合,日夜不停地运转。

  若按照这样的逻辑继续思考,那么得到的结论就再明显不过了:世界上还剩最后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虚位以待。因为一天有24小时,而工作时间是8小时。

  “最后的这个金融中心会出现在亚洲。可以是东京、新加坡香港,或是上海”,胡永泰说,日本已经错过了这一窗口期。“在1991年的最高峰,日本GDP只有美国的60%。而随着日本人口的不断减少,日本GDP总量很难再有大的增长。”

  “从经济的体量上看,中国更有可能拔得头筹。”胡永泰表示。

责编:许兰

关键词:胡永泰,人民币国际化,时间窗口,人民币币值,窗口期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