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聚焦肖钢:推新政、改旧制、救市场、劝人走

2015-07-22 09:08:24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p062541_08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肖钢(右)向上海

  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赠送礼物:一张中国银行1915年股票的复制品。

  在人民银行工作22年

  到富凯大厦上班之前,肖钢并没有证券行业的工作经历。他195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78年进入湖南财经学院(后并入湖南大学)学习。他曾说,高考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差。由于当时文史专业分数要求较高,他没能考上一向喜爱的中文专业,而被最后一批招生的财经类院校录取。

  “过去的教育体制下,很多部委都有自己的大学,我们那个学校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我毕业后很正常地(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我在学校里经常搞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学校的校刊就是我组织几个同学创办的,这些活动给我加了分。如果按照考试的成绩,我大概不会进北京。”肖钢回忆道。

  1981年,肖钢开始在人民银行工作,不久即担任时任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在人民银行的22年里,肖钢经历了吕培俭、陈慕华、李贵鲜、朱镕基、戴相龙等人民银行行长,均相处融洽。

  担任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时,肖钢曾和同事合作出版《金融决策与思考》一书,书名由时任行长李贵鲜题写,副行长周正庆在序言中写道:“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两位作者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有在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并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责任,近几年又一直在总行决策者身边工作,亲身参与了若干重要决策,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肖钢在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期间,有业内人士评价他“行事稳健,但不乏改革创新之举,其思想开放程度、断事魄力非比寻常”。例证就是,他是《信托法》出台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修改完善的积极促成者之一,很早就开始从理论上接触金融机构的监管命题。但也有人认为,长时间身处国家机关,造就了肖钢谨言慎行的行事风格,让他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引发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国投)破产。广国投一度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窗口信用公司。此前,该公司和3家子公司在未得到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向境内外大举借贷,以致资不抵债。事发时,广国投的政府色彩早已淡去,遵从国际破产法是大势所趋。但国际债主们不肯罢休,联合起来要求广州市政府承担债务,否则就要打官司,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此时,肖钢被派往广东,兼任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协助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岐山处理广国投事件。1998年10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正式关闭广国投。国际金融家们对最终结果既无奈又佩服。

  四大行中唯一一位中央委员

  2003年3月21日,肖钢接替刘明康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刘明康在离任总结中说:“很多事情决策了,部署了,但还没来得及完全落到实处;有的工作,虽然看准了,但推动的力度不够;有的工作,虽然有所成效,但基础仍不牢固。也有的事情犯了些失误。肖钢同志年富力强,政治上坚定,思想解放,勤奋敬业,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创新,作风朴实、为人正派;长期从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工作,既有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他来中国银行工作,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据肖钢后来在《百年中行新变革》一书中透露,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早在2002年就在酝酿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建行主动递交了正式报告,要求成为试点行。肖钢也积极向有关方面汇报,要求中行也参加试点。原本只确定建行进行独家试点的国有银行改革,最终变成中行和建行同步。这使肖钢有了一次和证券市场过招的机会。2006年6月1日,中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个月后又在上海上市,成为首家完成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但股改后,中行业绩掉到四大国有银行的最后一位,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外汇结算等很多中行的传统优势都不再明显,这使肖钢在中行的改革颇具争议。但有些基层员工认为,肖钢是一位冲在一线的行长,“是最好的推销员”。2008年国务院推出“四万亿”决策之后,肖钢带队去各大省分行,第一时间和当地官员联系,争取了很多大客户贷款。“在这些会谈中,他亲自上阵沟通,开朗随和,平易近人。”

  肖钢曾向媒体特别提到股改后他在中行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原来的制度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比如我们吃大锅饭,不跟绩效挂钩等等。大家还是走官本位这座独木桥。但我们的事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如果说人才的价值只体现在是不是被提拔当官,那很多人才会被埋没。”发现这个问题后,肖钢决定进行改革。他取消了科长、处长等级别和称呼,代之以总经理、主管等。打碎“铁饭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各岗位的任命制改为聘用制。

  2009年,面对中央增加信贷的要求,中行是四大行中表现最积极的一家。《华尔街日报》比较了中行和工行在2009年后的贷款数据,得出中行更加积极的结论,并认为中行和肖钢“懂政治”。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肖钢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一把手”中唯一一位中央委员。这之后,便是在证监会主席一职上,在万众瞩目的股市震荡中,“肖钢”二字变得人所共知。

责编:许兰

关键词:肖钢,证监会,沪指,证监局,单一监管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