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摄
关于中国加入WTO,一直存在政治误解和技术误读。入世15年了,依然这样。最新的段子是,“WTO15年保护期一旦过去,进口商品关税大降。”我们通过本文将这些误读纠正过来:
第一,中国对WTO在进口商品上的关税承诺已于2010年全部履行完毕;
第二,“WTO15年保护期”是为了调查中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是否存在补贴和倾销的条款,是对西方市场的一种保护;
第三,“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技术概念,被别国承不承认,是一个“政治问题”,两者不能混淆;
第四,“WTO15年保护期”于2016年12月到期后,对于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不会消失,但是取证方式会有所改变;
第五,WTO的作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完全替代。
“想买辆车,各位有何推荐?”
“现在别买,过段时间关税大降,到时进口车会超便宜!”
“不是吧,我可刚提了辆车,亏大发了。”
在某汽车论坛里,关于汽车关税今年下半年大降的消息流传甚广。
不仅普通消费者信,有大V在微博中也认为,“今年7月,WTO十五年保护期到期了,税收、进口等将有一系列变化,传统出口经济、出口企业躺着数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进口商品关税会大降吗?“十五年保护期”究竟是什么意思?《国际金融报》记者为此采访当时参与贸易谈判的中方代表、咨询了相关权威法律专家,走访了数位出口企业,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贸易协定。
误读一:
关税2015年全面降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在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到2010年1月1日,中国所有产品的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
北京市民张先生是从朋友圈得知,“7月1日起,进口商品会因关税减免而大幅降价”,本打算6月份提车,但是看到这个信息,决定再等等。
《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北京亦庄多家4S店,一位奥迪品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豪华车折扣15%-20%挺常见,不过打折不是从7月份开始的,“春节期间就已经开始促销进口车了。”
“是不是因为进口关税下调了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该销售人员连连摇头,“打折与WTO没什么关系,主要因为今年的进口车市场太差,所以折扣是历史高点。”
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进口关税会在今年下半年大降吗?
截至目前,最权威的解释来自商务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在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下调关税,分10年逐步实施。其中,对绝大部分进口产品的降税承诺在2005年1月1日已经执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产品的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中国平均关税总水平从加入世贸前的15.3%降到2010年的9.8%。”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小瑜告诉记者,2005年的降税,是为履行入世承诺所做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低至9.9%。
沈丹阳告诉记者,“今年7月1日以后,中国关税总水平会保持基本平稳,不会出现个别媒体所说的‘因保护期到期,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全球贸易投资研究咨询中心研究员姚为群告诉记者,“中国关税承诺在2010年就已履行完毕,如果希望有新的关税减免,只能期待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有新进展。”
误读二:
中国企业被保护15年
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特别害怕中国企业滥用世贸组织补贴和倾销,希望制定一个15年的保护期,“如果说是保护期,是保护西方企业”
“15年保护期”是什么意思呢?与进口关税有关系吗?
“我翻阅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及其附件,在几百页的法律文件中,惟一提到‘15年’信息的就是第15条,关于补贴和价格倾销内容。”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2015年于家堡论坛年会”上告诉记者。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是中国加入WTO的惟一法律文本,总则共18条,龙永图提到的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用龙永图的话说,“是一项防止中国企业滥用世贸规则的措施。”
该条款分(a)、(b)、(c)、(d)四小点,(a)点又分(i)、(ii)两种情况,其中(ii)的表述是,“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通俗地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前,进口国对中国企业的商品可以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商品价格作比较,如果中国商品明显偏低,进口国可采取反倾销措施”。
“15年保护期”的说法出现在该条款的(d)小点,“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当年,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特别害怕中国企业利用世贸组织条款,滥用世贸组织补贴和倾销,冲击西方国家企业,所以他们特别希望有保护年限。”龙永图认为,“如果说是保护期,那不是保护中国企业,而是保护西方企业。”
“其实中国企业完全能遵守世贸规则,但西方国家不放心,把‘这一条’作为重要内容来谈。”据龙永图回忆,“对于这个年限,我们在谈判中从5年让到10年,又让到15年,最终给西方企业15年保护期。”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薛荣久告诉记者,所谓的“保护期”,是中国与以WTO为法律和组织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对接过程,不是局部的对接,而是整体性对接,“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通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意;中国经贸法规与WTO法规的趋同;中国与WTO成员就所有领域、各个行业和企业进行竞争、合作与自由化程度的对接;中国传统经贸文化与世界经贸文化、规则意识相互学习和包容的交织过程。”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徐秉金对此的认识一针见血,“这个‘15年’实质上是指中国在15年内并不被视为‘市场经济地位’国家。”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