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城市病”,必须疏解非首都功能,然而,究竟“搬哪些、怎么搬、搬哪儿去”?7月16日,北京市发改委负责人详细阐述了疏解对象、疏解路径及预期前景。
定目标——
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市场,部分教育医疗资源,及部分行政事业机构4个领域将被疏解
去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表示,“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
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4个领域,并分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实施。
这四类疏解对象性质不同,疏解的手段也有所不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第一类、第二类疏解对象是市场化主体,这些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对疏解的条件要求较高,比如方便快捷的区域交通体系、优质均等的区域公共服务等。对于这两类疏解对象,政府更多的是创造条件,通过鼓励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疏解。对于第三类、第四类疏解对象,政府在这些主体的疏解过程中可作为的空间较大,可以更多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推动作用。
控增量——
展览类设施,酒店、写字楼等大型项目被禁,不予办理业务达6900余件,55%的产业列入禁限目录
去年7月,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明确了新增产业和功能的底线。近一年来,严控增量效果正逐步显现,中心城区未批准建设展览类设施,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全市依据《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等登记业务达到6900余件。
“现在,我们正在修订2015年版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卢彦介绍,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更严。按小类计,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二是突出重点。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将执行与东城、西城一样严格的禁限措施,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将从42%提升到79%。
此外,北京还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确立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争取实现“负增长”。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