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的衰落
美民主体制使社会陷入三重政治陷阱。一是政治人物不断利用意识形态制造假议题,引发社会内部对立,也导致选举手段日趋下流。二是政治人物竞相讨好个别选民群体,不敢让民众诚实面对基础设施老旧、科技竞争力流失、经济竞争力下滑、财政寅吃卯粮以及社会流动停滞等真正难题。三是美政治体制让特殊利益集团很容易渗透决策过程,并在两党内扶植利益代理人。
单极体系式微有结构性原因。一是美经济竞争力与他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科技领先程度和产业竞争力保持优势的领域愈来愈少,而自身国债、贸易、家庭债务三大赤字已累积到极限;二是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导致美元霸权地位摇摇欲坠,美元信用不足已成威胁全球经济体系稳定的不定时炸弹;三是世界警察角色的自我膨胀,驱使美试图在世界所有地区支配安全秩序,但其财力和国内政治均无法支撑这种无止境的扩张;四是“软实力”正在消退,独断专行侵蚀了美在国际组织与金融体制内的领导威信。金融危机后,美式资本主义与政治模式不再具有吸引力,更无法垄断国际社会话语权。
多边贸易谈判已成“鸡肋”。过去10年,双边与区域自贸协定瓦解了全球多边自贸体制,原属于世贸框架下的“例外安排”正成为主导、常态性安排,全面侵蚀着无歧视、普遍最惠国待遇的世贸基本原则。问题主要出在美国,美对多边自贸体制的战略思维发生重大改变。过去美大力提倡多边自贸体制,而今却不再认可在世贸架构下推动贸易自由化符合其利益。这意味着三重含义:其一,美在世贸体制内不再扮演主导角色,以印度、巴西、中国及南非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取得更大发言权;其二,美无法在多边谈判中取得让步,却能在双边自贸谈判中,借助可观的经济筹码让对手屈服,日后更可挟“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或“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逼其他发展中国家就范;其三,美决策者意识到必须更新部署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以因应综合国力即将超越自己的威胁。加速推动这两个协定,可将美与传统盟邦捆绑得更紧,打乱北京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步骤,并限制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晋升速度。
全球化的裂解与重铸。“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神经系统,其会员是遍布200多个国家的上万家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间每日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转移都通过协会提供的保密电信网络完成。2014年10月,美欧将制裁俄罗斯的脑筋动到SWIFT上,试图要求系统中止对俄银行的金融服务,遭到以金砖国家为首的非西方国家强烈反对。这场围绕SWIFT定位问题引发的政治拔河,预示着全球化即将进入“后美国时代”,其特征是:地缘政治与市场整合两套逻辑相互纠葛愈发明显,全球化动能依然强劲,但主动力将更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美国一元化领导自毁长城,新自由主义思潮失色,国际经济交往规则的指导思想不再定于一尊。全球经济将出现多元领导格局并形成数个超级板块。过去完整而统一的架构将出现裂痕或被削弱,全球、大板块、小版块三层之间将充斥叠床架屋的合作机制与交往规则。非西方国家将寻求新机制来深化彼此合作,降低对西方国家依赖。随着金砖五国兴起,中俄与美的战略利益冲突日益激烈,西方国家必然将金融、贸易、运输、通讯、网络等全球化基础工程的管理权当作战略筹码来使用,势必削弱其正当性与完整性。未来10年,各个政策领域都将快速失去霸权地位的美国,会选择退而求其次,重新构筑战略版图与经济板块,以确保自己至少能在21世纪前半期据守半壁江山。
中国崛起引发世界秩序重组
中国崛起和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世界而言是石破天惊的历史剧变。对东亚来说,21世纪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去理解、应对中国崛起及其带来的世界秩序重组。过去300年里,只有4个历史事件可以跟中国崛起相提并论。第一是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第二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第三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四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后两个事件深刻塑造了20世纪至今的世界秩序。十月革命不仅将马克思的理论变为现实,也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展现了另一条现代化之路,同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危机。美国崛起的影响更大,其完成了英国、西班牙、荷兰都不曾完成的霸业,在生产贸易、军事安全、货币金融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建立起“一元化”的霸权。
中国崛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持续经济增长、幅员最大的全面工业化以及最大规模的减贫。中国发展模式震动了西方,也让许多发展中国家思考,如何在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和自由市场竞争间更好地取得平衡。从大历史观看,中国的高速增长只是要恢复其曾在东亚和世界的地位,这也是“非西方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世界将越来越依赖中国。2012年,美《外交政策》杂志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中国正进行的城市化时认为,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个城市中将有29个出现在中国,美只有13个,欧洲仅3个。2011年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析和预测了中美过去10年和未来15年多项经济指标,其中中国钢产量2011年即达到美国的6.6倍,手机拥有量达3.3倍,2015年底全球经济增长三成的贡献将来自中国。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