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可能还会继续
“裸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东方社会一直有影响。东方有自己的传统,对裸文化有尺度要求。这与文化价值观、公众理解力和认知度等因素有关系。”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
应该说,在中国,裸体从来没有成为文化现象,社会与道德对公众场合的裸体采取抵制与限制态度,但裸体文化“西风东渐”的态势很明显。校园裸奔现象早已不是新闻,不久前的“裸体上访”也让人哭笑不得。2014年春节期间,三亚海滩的“天体浴”闹得沸沸扬扬,最近故宫裸体摄影也引发了巨大社会争议。
对此,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不认为裸体文化冲击力很强。在中国,有些人将它当做解放的标志、时尚的先锋,如果不接受就被贴上保守标签。故意挑衅公众承受力,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悖,引发矛盾,这就是问题。”
张颐武认为,对于裸文化,东西方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界限,东方对它有理解的部分,但行为不当、敏感的裸文化考验公众承受力,有的甚至激烈冲撞本地传统。在西方,神圣场所也不允许出现裸体。有人在美国国会山裸体会被叫好吗?而且,即便在西方,裸文化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对于西方裸体文化在亚洲的遭遇,法比昂·伍斯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冲突早就存在,体现的是东西方之间的差别。西方讲求“自由”“开放”“民主”“个人为主”,亚洲讲求“集体”“社会”“谦逊”“得体”。现代世界仍是一个文化差异性突出的世界,文化传统的特性应受尊重。据他预测,网络时代的到来会推动全球裸体文化的兴起,裸体行为带来的冲突未来可能会更尖锐。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