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动情回顾了毛岸英等先辈反法西斯的故事。自2014年3月国家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15篇。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与网友们一起回顾15篇文章的精彩内容。
叙述温情故事朴实语言贴近当地受众
我曾看到两个故事:有位比利时人,从2004年起,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有位中国人,1990年来到比利时,用高超的医术,让众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摘自《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
17年前,我第一次访问了印度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那时候,印度正在推行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开始呈现新的生机。商业重镇孟买市井繁荣,“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声名鹊起,宝莱坞电影和瑜伽风靡世界。印度人民对未来充满憧憬,古老文明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17年后,我即将再次踏上这片令人向往的美丽土地。今天的印度,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农业出口国。印度是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组织的成员,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印度故事”为人津津乐道。随着新政府上台执政,印度正吹起强劲的发展变革新风。印度人民信心倍增,国际社会对印度机遇充满期待。
——摘自《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
2008年5月,中国四川省发生汶川特大地震。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市,有一群可爱的儿童自发组织起来,迎着南半球冬天的凛冽寒风,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进行募捐。2011年2月,克赖斯特彻奇市也遭遇了地震灾害。听到这一不幸消息,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驰援参与救援工作,为搜救被困人员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危难关头,尽管远隔重洋,但两国民众的心始终连在一起,这正是中新友谊的缩影和生动体现。
——摘自《共同描绘中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