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外媒眼中的中国形象:迈向名副其实一流大国

2015-03-14 08:48:53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外媒.jpg

海外网3月14日电 2015年的中国“两会”得到了境外媒体一如既往的密切关注。韩联社认为,这场颇具意义的盛会体现了中国迈向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国的雄心。

“新常态”下 中国转为全球经济长期引擎

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贸易体将要放缓经济增速,这对APEC之后就热衷分析“新常态”的境外媒体来说,已经成为共识。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7%左右的新目标时,一度唱衰的外媒记者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力。《华尔街日报》在其文章中提到,中国领导人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战略,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中国仍可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引擎。

在外媒眼中,中国政府降低经济增速目标意味着中国正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非速度上,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而中国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定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1日称,因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在可见的时间内,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今后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越来越“炙手可热”的中国游客也将给世界各国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去年中国出境旅客人数连续第5年以20%的速度增长,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均境外消费排全球第一。彭博社评价称,中国人在境外大手笔消费不仅促进外国经济发展,还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展大国“合作共赢”外交风采

“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时提到,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如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所说,“一带一路”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新丝路”上奏响的是怎样的曲子,成为“新常态”之外,外国记者的又一个关注点。

“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王毅认为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合作共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分析称,“一带一路”是要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既有利于中国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其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奏响“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无疑是中国外交特色与国际形象的最好体现,也获得了来自境外的诸多好评。印度《商业标准报》称,“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沿线50多个国家已经表达了积极态度。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实施“一带一路”这种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带动沿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日本《产经新闻》称,“一带一路”项目下建立起来的合作物流基地,对日本企业大有裨益。

文化创新“小荷已露尖尖角”

早在2012年,一名美国国会国际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就曾在《每日野兽》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国的下一个出口亮点:创新与文化》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是巩固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并预测,中国“软实力”很快就会出现在“你”身边的剧院、药房、时尚店里,甚至可体现在便携式设备上。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呼吁通过国际对话、文化交流、文化援助等方式打造中国品牌,同时大力鼓励民族文化创新与文化商品出口。韩国外交部资助编写的报告称,在公共外交方面,中国重视通过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好感度,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说法,传达和平崛起的信号。

三年后的今天,创新成为中国“两会”的关键词。尽管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将创新与创造经济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已经表现出了倡导文化创新的长远目光。

新时期,中国文化创新有望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就在本届两会上,有文化界政协委员提出应该将文化内容纳入新丝路战略,让“一带一路”不光有经济内容,还要在文化上有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维亚解释说,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对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明从古代丝绸之路走向西方;而“一带一路”战略将打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经济文化的新通道,意义深远。另一名政协委员张廷皓也建议,应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文化节庆活动,“要让沿线国家和人民与我们共享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

2015年“两会”尾声将近,中国在国际上将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似乎有了许多答案,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引擎、倡导“合作共赢”的负责任大国、文化创新与传播“新秀”,这些分散的“中国面孔”一面面聚拢,或许就是一个多元立体的世界一流大国。


责编:冯其玲

关键词:中国,大国,形象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