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一位外商眼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03-11 16:11:00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字号:

2014年有一个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那就是“经济新常态”。其实在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就提出“新常态”这个词,他说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外资企业是如何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在3月5日采访了如新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暨大中华区业务支持及法规副总裁李潮东先生。

中国经济网:两会期间有很多热点话题,您比较关注的是哪些?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高官,你关注哪些有关经济的话题?

李潮东:我从美国总部派回到中国已经15年,每年两会我基本上都在北京,对两会进展和它的热点话题都很关注,今年关注的话题,离不开民生话题,像就业、住房、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尤其前几天大家热议的雾霾。

与往年不同的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今年也是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进行全面诠释的这一年,所以我们对“四个全面”也有很多的关注。上一回做客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时候,我专门就“四个全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主持人刚才问我跟关注哪些经济上的话题,我今天就来主要谈谈经济方面的事情,因为我觉得经济新常态一定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昨天我作客新华网,也专门谈了这个方面的一些想法。我相信,很多人包括国内的企业家、消费者、老百姓,官员,也包括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媒体记者,他们聚焦中国两会的时候经济新常态也一定是他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自1996年在中国湖州建厂到现在,我们公司在中国投资已经超过18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也算是有所了解,当然对当前的经济也格外关注。

中国经济网:很多网友甚至有一些学者或者在企业一线的人员,他们有一个疑惑问题,经济新常态是否就等于经济增速的下降?

李潮东: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有很多专家、学者、官员都有不同的论述,就我个人的理解,经济新常态它包含几个 方面的特征,才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什么叫经济新常态。首先从国际上来讲,美国从2008年经济危机走出来以后整个的复苏是比较软弱的、无力的,而且始终处于 比较摇摇晃晃的状态,不确定性很大,2014年美国原来预期过3%,但年末调整以后的GDP不过就是2.8%左右。另外一大经济体的欧元区经济低迷, 欧元区不到1%,现在第三经济体的日本,经济增长不到2%,整个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国际形势。

在中国,由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合在一块,经济新常态它应该包含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中国经济GDP增速从高速开始转向为中高速,也就是转到2014年的7.4%。中高速是一个区 间,到底多少是中高速没有定论。从国外经济发展史的经验来看,6%以上都是中高速,美国从2000-2008年这8年黄金发展期的平均经济增长是6%多一 点,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

第二个特征就是它的经济增长拉动力模式,从原来快速增长期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转为创新和科技拉动型,这也是习主席最近再三强调的,也会成为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

第三个特征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中国经济的状 况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开始从国内的较为发达的地区向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转移,有的甚至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的制 造业,则面临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生产流通方式创新的全面升级换代,面临着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开始超过第一、第二产 业,去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2%,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也会从这个方面转化。转化的结果,要依靠技术革命来拉动经济,与其相适应的,它也会从能 源方面,从传统的燃油、煤炭逐步转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里能源将成为一个关键,这也是国外前一段时间热 议的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就两点,第一点是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能源;第二点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新技术就把各个方面的要素结合起来。去年APEC期间习主席正式提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这里面的战略思想就包括了大力发展互联网。所以 我觉得要谈经济新常态的话,不得不涉及这三个特征和国际上的一个基本环境,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会不会继续探底,究竟什么程度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这对我们的经济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潮东:由于在2015年“三期叠加”的效应,压力特别突出,而且2015年又是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有人评 价这是历年来经济压力最大的一年。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我认为“三期叠加”的效应它不会仅仅停留在2015年,它的影响和压力可能会延续到2016年甚至 2017年。很多专家、学者和官员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论述,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悲观的就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中国经济的严重衰退,严重衰退的另一个近 义词其实就是危机,所以会形成断挡失速。什么叫“断挡失速”?我举个例子,美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进入超过十万亿美元的GDP以后,每年经济增长率保持 在6%点几的高度,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使它2009年的GDP下滑到2.8%,以后几年连续每年负增长,这个就叫断挡失速。中国的GDP在 2014年达到10万亿美元的规模,经济体量之大,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十万亿经济体之一,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必然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经 济结构调整的时期,加上各种外力和内力的因素,它会调整它的发展速度,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它不属于断挡失速。在中国有没有发生美国这样的经济危机严重衰 退或者断挡失速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可能性,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可能都是有的,但究竟占多大比例?就我个人来讲,它占的比例不高,微乎其微,所以我也属于乐 观派。

我们很多专家、学者对这方面有非常详尽的讲解、论述,我从我的角度讲几点。首先要怎么正确看待中国GDP从高 速到中高速,怎么评价这个中高速?我举个例子,我们国家2013年的GDP,去年12月份修正后GDP总量大约在9.5万亿美金,2014年增长 7.4%,超过7000亿美金,这个超过7000亿美金的增量,相当于什么?2013年的全球GDP排名,如果按照我们国家2014年GDP的增量 7000亿美金来算的话,我们在全球排名可以排在20位,排我们前面的是沙特,沙特也不过7500多亿,沙特的前面是荷兰。传统上的欧洲发达国家如瑞士、 瑞典、丹麦、芬兰、挪威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都排在这个7000亿增量的后面。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一个体量这么大的经济体,它在增长周期过程中 有一个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正常,所以中央才把它定义为新常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在2015年,已经从原来的“唯GDP论英 雄”转向为“不是唯GDP论英雄”,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但是这不等于不要GDP,GDP仍然很重要。有些地方省市居然取消了GDP指标,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这不但是因为GDP到目前为止还是考核一个国家经济 增长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来衡量和判断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状态,而且是维持必须的就业率,从而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种保证。 所以GDP还是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讲,假定说2015年按照经济新常态和今年的经济形势来判断,假定判断它在7%上下浮动,如果这 样看的话,到2015年经济增量差不多6700亿左右。按照2013年GDP排名,它仍然可以处在第20位。如果看到这个增量、这个排名的话,我们应该对 我们的新常态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网:作为跨国公司高管,您如何看待国际上唱衰中国和唱好中国的两种不同的论调?

李潮东:大家知道,国际上特别关注中国的崛起,特别关注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 机,欧元区紧接着陷入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在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十年原地踏步甚至有所衰退,中国就是一枝独秀,在这种状况下唱好的有,唱衰的更多。很多唱衰中 国的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那些恶意的我们不必评论,不用当作一回事。但是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客观的评论,大家都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教授,叫克鲁格曼, 他曾经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专门研究了中国经济,尤其是在2011年的时候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中国经济会崩溃吗?”,他预言中国经济按照这么一 个投资产出比和投资占到整个国民经济GDP比例过高的一个状况,再加上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结构和态势,他认为在五年以内中国经济就会出现崩溃。今年1月, 他到香港参加了香港的亚洲金融论坛,在金融论坛上面他又讲了同样的问题,有人问他,你曾经在2011年发表这篇文章说中国经济会崩溃,现在怎么看?他说: 我不是一个唱衰中国的人,我只是从我的经济学常识和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客观情况下做一些规律性的分析,我觉得中国经济会崩溃。但令我非常惊讶的是,过去这么 多年了,中国经济的运行依然强劲,增长依然强劲,中国的经济结构没有做大的调整,中国的经济模式依然如此,但是没有发生危机。 1月24日在上海他又参加了上海交大的一个论坛,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他说从他的角度,他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十分了解,他是根据中国的这些数据进行了分 析,而他分析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它周期性规律,然后对中国经济做分析时,认为中国经济的那些存量和变量会引起中国经济的崩溃。他说他认为中国经济 在五年内会出现大问题,短期而言会出现经济危机,长期而言,他认为中国经济十五年以后会起飞。五年如果他还在的时候,他愿意到中国再来看一下。

对我而言,就我自己对他的一些经济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他的分析完全基于西方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经济学的常识。 西方的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学有点不一样,中国的经济学讲的不但是经济学,而且更注重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从亚当斯密开始以后马克思给它发展起来的,它 讨论的是政治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互相转换的一种关系。西方经济学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计量经济学,它完全把一些变量输入一个数学模型以后,推断 出这些结论,它忽略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其中包括了制度的因素。所以他得出了中国经济在五年内会崩溃的结论,而恰恰这是错误的。不但他是错误的,很多从 2008年以后唱衰中国经济的人都发现自己大跌眼镜,美国的企业已经不再把欧美经济学家的劝告和预测当做在中国投资的指南了,像我们公司也是一样,我们公 司董事会有全球最好的最佳的企业CEO,我们也有美国最好的投资公司在里面,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评估是认为中国经济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但它会像过去一样克服 这些困难,软着陆,平安渡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期。

克鲁格曼虽然再三申明他不是一个唱衰中国的人,但是它仍然预言中国在五年内会有经济危机。与此相反,也有很多 人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今年韩国KBS电视台,花钱拍了一个七集的电视纪录片,题目就叫《超级中国13亿 人的力量》,这个片子一共7集7个多小时,都是在说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中国的现状和前景非常的好,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国,它的片子可能比我们中央电 视台拍得更能够说明中国这么多年来发展的轨迹以及以后发展的道路和趋势,一片看好。它其中讲到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拍这个片子不是单纯地到中国来采访,他走 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200多位研究中国的学者、教授和官员,他的很多结论是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加上这些国家和中国的业务、贸易、经济、科技各方面 的交流往来,以及200多位专家对中国目前经济状态、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以后得出来的,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换句话说,这200多位专家学 者从总体上对中国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是一种共识。我们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现在的新常态心存疑虑,可以看到困难,但是不要怀疑。

最后我要讲一个例子是罗马俱乐部,罗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成立的一个欧洲非常权威的顶尖的未来学预测机构, 它的学者来自于世界各国最优秀的专家,1972年出了一本书叫《增长的极限》,曾经轰动全球,到现在为止这本书还是全球各国研究未来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一个 重要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有一个专家叫乔根.兰德斯,他是参与《增长极限》写作的专家,他在2012年底的时候发表一篇新作叫“2052年的世界和中 国”,他这里面详细的比较了从全球的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以及制度、劳动生产力、人口,详尽的分析了未来40年世界会怎么样,中国会怎 么样。然后他的结论是,世界会面临很多问题,不像人讲得这么坏,但是也不像很多人讲得这么好。世界仍然会前进,而中国则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经 济的领导者。兰德斯的这个结论,他也是用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他认为,2052年GDP的结构,美国人均GDP会在73000美金左右,欧元 区欧盟大概在65000美金人均GDP,中国多少呢?中国是56000美金人均GDP,看起来中国比美国和欧盟的人均GDP低一点,但是这有一个人口基 数。中国人口增长率在2020年左右会达到高峰,即便我们静态的按照现在的人口来计算,美国到2052年GDP总量也不过是二十五万亿左右,而中国是多 少?六十五万亿。也就是说,美国+欧盟的GDP都抵不上中国一个国家的GDP。

现在全球唱衰中国的人往往会同时看好印度,印度的确在全球是一个新兴大国,而且人口排名世界第二,到 2052年它的人口总量很可能超过中国,所以在这方面那些唱衰中国的才又把印度作为中国的一个比较,说印度很快会在最近几年里GDP增长率超过中国,而且 他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GDP总量也会超过中国,事实上这个可能性不大。美国1970年的GDP超过1万亿,一直到2001年才超过了10万亿,中 国是在2000年的时候超过了1万亿(10800亿),2005年我们超过2亿,2005年到2014年用了9年时间超过10万亿。印度2013年GDP 是18700多亿,就算它2014年增长率是6%,它今年还没有到2万亿,印度要达到10万亿的话,它不会少于10年,因为它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低于中国。 中国在2005-2014年增长率都是在8.5%、9%以上,所以印度到2052年它的GDP总量按照这个方法来估算的话,它应该相当于美国,或者比美国 略多一点,但很难达到我们的水平。所以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会超过美国的原因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从全球资源配置、人均资源占有量、人口素质来讲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 是什么东西会使中国未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呢?兰德斯的结论是说,资本主义的方式虽然在资本主义初期,工业革命以后释放了劳动力、生产力,促进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的繁荣,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生产力的释放,但是恰恰由于这两条束缚了美国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步伐。而中国现行的 制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挥它的力量,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经济模式转化的过程中, 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和最佳利用方面以及对市场的监管和控制方面,中国政府远远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前面。其实西方资本主义也在找一个自由经济和政府管制这么一 个结合点,宏观调控力的一个结合点,但是没找好。这恰恰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使得全社会所有的资源分配碎片化,碎片化以后,大家知道资本的本性 是追逐利润,这么多的企业各自追逐利润的结果就是注重于短期利益,而不注重于长远的考虑。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把资源配置最优化,不断照顾到当前发展的需求, 照顾到长远发展的配置,而这一点中国能做到,正是基于这一点判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我这么讲的原因是,即便是在完全西方的一个权威的经济学家的俱乐部,都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这么好的预 测,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产生怀疑,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媒体唱衰中国的时候,有没有影响外国企业进入 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没有。现在这一轮经济调整过程中间,有些企业撤出了,有些企业进来了,我们要看到一点,他们撤出的是什么?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我刚才 讲的第三个特征里面就讲到了,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经济要让位于创新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企业,这是我们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 方向。现在在这个调整时期相对而言那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开始往第三梯度转移,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在西方国家先产生了蒸汽 机、电力,开始了第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在他们进入第二轮技术革命的时候,把第一轮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入到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发展 了,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自然而然向第三梯度的国家和企业转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经济网:我们作为经济体量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能保持7%点多的增速,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面临国内外这 么大压力的情况下,国际包括国内现在也有一些通缩的风险。刚才您是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来看的,刚才您讲到,我们的经济要进行思路的转变,不能再用老办法,比 如我们以前扩张信贷,产能过剩,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科技创新,您觉得我们经济驱动的新动力在哪里?

李潮东: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国家要做到在整个经济“三期叠加”压力下,能够平稳渡过,国家和中央已经采 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经做了20项承诺,在2014年要完成的目标,我看了一下,100%完成,有的还超了 5倍、6倍完成。换句话说,这一届中国政府的确对整个经济情况了解的相当透彻,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有几个保证:

第一个保证是中国13亿老百姓,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民众对政府是有信心的,对中国现在的经济新常态是有思想准 备的,对中国经济能够平稳的渡过这个困难时期是抱着必胜的信念,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在经济转型期平安渡过,能够在适应新常态的情况下进一步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朝良性、合理、均衡方面发展,我们有信心,信心来源于对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的认可,来源于在过去这两年十八大以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 列政策措施都能落到实处,能不折不扣去完成,还来源于我们国家对经济新常态的清醒认识,这个信心很重要。

举个例子,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的货币M2的总量是120万亿左右,这个数字有出入,有人说是110 万亿、有人说是120万亿,有人说150万亿,这个货币是增量货币,是历年来总的增量货币,但是在老百姓手里真正流通的钱有多少呢?根据目前的统计是 5.8万亿,5.8万亿是以现金的方式在社会上流通,但是它的整个货币供应量是在120万亿,5.8万亿只是120万亿的5%不到,是什么支持了这些货币 在银行间流通?在企业间流通?是信心,一旦没有信心的话,只要大家手上拿这笔钱去挤兑,5.8万亿马上就没有了。大家都放心把钱放在银行里面,企业和企业 之间,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它通过这么一个方式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信心,这是一个通俗的比方。

第二在2015年有几个亮点,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抓手。第一个抓手就是去年APEC上习主席正 式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我们国家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在全国经济领域里面去发展和推动均衡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400亿不是一个大数字,但是400亿能够撬动其他国家经济投资的资金会远远超过400亿。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 推出4万亿的刺激计划,2009年以后全国陆陆续续各个地方投入配套资金将近20万亿。现在400亿如果作为丝路基金的启动资金,一带一路周边的国家能够 加入的话,它可能会带动4000亿美金或者更多,最重要的是能把一带一路上所有国家的经济、市场互联互通和创新都能够连接到一起,所以这是一个抓手。

最近全国31个省市地方两会上都把一带一路作为主要议题之一来讨论,我相信今年两会这也是一个主要议题,各个 部委都会针对一带一路提出自己的构想和方案,我觉得这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也是把对外贸易和中国制造推向全球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这是第二点。

第三,中国在这个形势下,如果我们能够把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这是我 们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清洁能源包括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当然也是清洁能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燃煤和石油进行技术 改造,按照国家的现行标准再上一个台阶的话,它也能够成为清洁能源。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上一次在一个商务部的咨询会议上关于能源革命 的问题也谈到这个观点,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包括经济学家担心采用新能源以后,会影响到劳动力就业,但事实上根据我看到的资料,以欧洲德国为例, 欧洲德国是最早推出太阳能的,它原来也担心太阳能出来以后传统的能源供应部门会失去劳动岗位,加剧失业率,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他们经过十多年的太 阳能改造以后,它的失业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原因是什么?新能源需要大量的劳动和服务,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创造问题,而且是后续服 务的问题,所以新能源提供的就业岗位要远远超过传统的能源企业里面所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这是因为越是新能源它的技术含量越高,带动了一系列的售后服务和 技术服务。

另外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第一 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动力,电力和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大生产的生产模式,把最佳的资源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某 种程度的垄断,越是大企业它的生存就越好,越是集中生产、集中供能,它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恰恰相反,它会把大企业的垄断打断、打 乱,破坏掉,然后由于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它整个的生产会分散化,然后能源供应会分散化,它就形成了在一个在互联网的技术前提下面的全社会协作,因为这个 供应链已经打破了所有企业的垄断,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趋势了,电商本身提供一个平台,任何一家小的销售或者买卖的企业,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点,由互 联网电商平台把这些分散的小型经营者都集合在一个平台上,所有消费者、生产者、销售方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实现他的销售行为和生产行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精髓,它就是要分散化。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这两大要素作为抓手,我们在未来的五年、十年,我们会把全国的结构调整、技术革 命、创新、就业都能一揽子解决掉。在去年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简政放权措施,取消行政审批的措施,去年我们国家新增加的就业率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什 么?是那些自主创业者,京东、淘宝网上小的店主和那些小型的创业型的公司等等,这个比例具体数字我记不起来了,有一次我和工商总局领导在一起沟通的时候好 像说有1000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今天我讲这么多,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很多专家比我更专业,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只是谈谈个人的一些 想法。

中国经济网:如何将企业的创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李潮东:如新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上市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有我们的 分公司,我自己的经验,如新集团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道路,它有两个快速发展期,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是如新公司进入亚洲地区,第一次进入亚洲地区主要涵盖在 香港、日本、台湾,是如新集团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快速增长期。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就是进入中国大陆,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占我们公司全球销售额将近 30%,从总部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中国整个情况的研判来看,中国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自从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从2005年开始放开直销市 场,直销行业在十年间获得了非常巨大的发展,从原来几百亿的销售额到去年2014年初步估算,这个数字现在还很不准确,大体在1500亿左右。但是根据很 多直销专家的分析和判断,中国直销行业可以占到中国GDP的1%,这才是合理的,占到1%是什么概念?现在中国的GDP是63万亿,1%就是6300亿。 所以整个直销业在中国经济上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如新公司也正是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空间,也看到了新常态对外资企业的一种要求。为了适应这个新常态,去年的时候 我们公司专门在中国上海创建了一个大中华区的创新园区,就是把全球主要的研发力量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到中国,我们有两个研发支撑点,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 国。中国的研发中心支持了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这个市场的发展,创新园区在上海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评价,去年如新公司是上海市工业纳税百强里面的第23位。 我们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以创新作为主导我们市场销售的一个主要的抓手和推动力,我们推出了系列的抗衰老产品,涵盖营养保健品和护肤化妆品,以期从各个 方面提供给消费者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在进入中国短短的十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公司在中国大陆已经捐赠了超过 9亿元人民币的慈善捐款物。正因为如此,如新连续很多年被中国民政部评为全国最佳慈善企业,也被扶贫基金会、全国残联评为他们的最佳企业。当然作为一个企 业来讲,它的企业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做慈善,企业的社会责任它涵盖了法律层面、社会层面、道德层面和经济层面。对我们来讲,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企业是第一位 的,这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这样一个大环境。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企业社会责任最根本是要建设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它能够创新,它 能够提供最优质、价格最合理、成本最低的消费品给消费者,在这个基础上要把它获得的成果回馈给社会,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公司 的大中华区总裁范家辉先生倡导与上海慈善基金会合作建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金会,这个事情已经从中国推广到整个大中华区,台湾、香港、澳门都有,在中国也 推广到了很多地区。

中国经济网:刚才您提到新常态的突破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另外一个是互联网,这两个方面是我们未来经 济发展的两大亮点,如果把这两个方向突破好的话,能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能带动更多就业,也有更多的创新,这样的话,我们的经济发展能找到新的方向。您也 谈到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进入中国有十年多的历史,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也运用了很多创新手段。企业发展到现在,您也提到了很多创新,我们在结合互联网 方面有没有什么创新手段或者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李潮东:我们公司在互联网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可以说是最早一家有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 有全球性电子商务公司平台作为互联网连通全球的生产和供应链。而现在,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下定单,48小时以内我们可以送货,送到客户手里,这是物流配 送,是互联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除了有专门销售的店铺和网点以外,我们也建设了互联网的销售网络,我们的客户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我们公司所有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去购买我们的产品或者购买我们的服务,或者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意见和投诉。我们还确保消费者无论是在互联网上或者是 在店铺,他们都会得到同样品质的产品、同样价格的产品和同样优质的服务。对于很多传统公司而言,互联网发展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实体营销店的功效很大一 部分被互联网所取代,实体营销店承担店铺成本和营销人员的工资、保险等等,所以它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明显低于互联网,这是一个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我们 了解了一下80后、90后年轻人的消费模式,他们会在实体营销店挑选他所喜欢的产品,然后到网上去寻找价格较低的产品去购买,这个情况给实体营销店带来很 大冲击,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

实体营销店不可能完全被互联网的网上购物平台所取代,原因是消费者他不仅仅需要购买产品,他更需要事先体验产 品。他不仅仅需要从网上知道这个产品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他很多时候需要试用、试穿,而这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在这种状况下,实体营销店就有它本身的优势所 在,但是如果实体营销店坚守它的实体营销,而不和互联网结合的话,它会面临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环境,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更主张互联网和实体营销的结合, 这是我们布局2015年和2016年一个主要的抓手,就是要把实体营销体验店和我们的互联网销售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也许是我们很多实体营销店的出路。据我 所知,我们的同行和一些大型企业,他们都在走这样的道路,所以互联网平台会越做越大。结论,实体营销、实体企业和互联网的关系,目前是既竞争又合作的状 态。以后,互联网和实体企业会出现一种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尔在互联网方面已经率先走出了第一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它自己的互联 网销售平台,给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而现有的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例如淘宝和京东,则逐渐成为中小型公司的网络营销平台。

责编:罗琪

关键词:常态,中国经济,外商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