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资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正文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锣鼓喧天古戏台

2015-02-17 10:12:50|来源:浙江日报|字号:

“嘡嘡嘡嘡……”下午1时许,一阵锣鼓、笛子、二胡交织演绎的民乐声响起,打破了江山市长台镇深渡自然村陈氏祠堂20余年的沉寂。近百位村民用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欢迎江山婺剧团的到来。

不一会儿,婺剧折子戏《断桥》就开演了。祠堂古戏台上,花旦舞动的水袖、婉转的唱腔引得观众们连连叫好。坐在前排看戏的,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戏迷。84岁的陈明法笑逐颜开:“村里位置偏,一般戏班子都不愿进来。这么多年没看戏了,今天真开心!”

临近新春,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家了,他们边看边拿着智能手机拍下台上的精彩瞬间。在萧山打工已有十余年的村民陈永林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管得严,自己常常躲在墙后的隔缝里偷偷看戏。“今天我感觉又回到了童年。”他表示,“难得见村里人聚得这么齐,浓浓的年味又回来了。”

放寒假回家的孩子们也跟着大人过来“凑热闹”。“这是我第一次看戏,他们唱法和平时听的流行歌曲很不一样,真好玩!”13岁的陈静瑜听完《断桥》之后说。

“记得上次戏班来村里,还是1990年的时候。”祠堂的管理员陈国兴告诉记者。作为村里唯一的文化活动场所,古祠堂曾是村民们看露天电影、听大戏的“大本营”。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潮席卷全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创业,陈氏祠堂也因无人看管而逐渐破败。去年,陈水华、陈明友、陈小均三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主动捐资,牵头修缮即将倒塌的古祠,村民们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地”。

在深渡村,陈姓村民占了90%以上。作为同一个大家族繁衍而来的后代,聚在一起看戏听戏曾是村民们维系感情、彼此交流的重要形式。祠堂年久失修之后,村里就不再有大型的文化集会活动。“出门久了常常想家。”祠堂的捐资人之一陈明友告诉记者,“村里的陈氏祠堂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我希望通过重修古祠,为村里的文化传承找到载体。”

据江山婺剧研究院院长毛向阳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山的婺剧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江山婺剧团都要通过文化赶集、农村礼堂演出等形式送戏下乡17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今年春节期间,婺剧团已接下10余场农村演出的邀请。“看戏不仅是村民们过年的娱乐活动,也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毛向阳说。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时光匆匆,一眨眼四折戏就演完了。在一曲《好日子》中,婺剧团的演出圆满谢幕。“过瘾!”“好看!”散场的人群中,传来阵阵感叹声。(何双伶 郑积亮 余静轲)

(责编:王化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那些给老公扣绿帽子的女明星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孙俪赵薇林青霞 一炮而红的备胎女星(组图)

湖南益阳政协副主席辞职从医:上任时已想辞职了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