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的佛教徒
刘德华埋怨少了,李连杰每日修行,赵薇发愿吃素
曾经以《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走红的李娜,1997年在事业的巅峰期遁入空门,先是将户口从郑州迁至张家界,并在天门山造屋,后在五台山落发为尼。她说:“以前的我并不快乐,经常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我身不由己地陷入名利的追逐之中,永远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选择了出家修行。”李娜的出家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但如今很多人都已忘记了她的模样。
大约在2001年,曾就读天主教小学、伊斯兰教中学的郭富城,机缘巧合地成为佛教信徒,取法名“普善居士”。他认为每个宗教的目的都是多行善事。同样是2001年,张国立在台湾法鼓山安和分院拜法鼓山创始人圣严法师为师,成为“常升居士”。他说:“信佛是受家庭影响。我的奶奶和妈妈都信佛,非常虔诚,家里都设有佛堂,所以我从小就信佛。”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1月,歌手李玉刚在台湾皈依三宝,紧接着就发行了新单曲《莲花》,唱道:“我愿化作莲花伴你身旁,只为那一年的盛开供养;一次一次尘世中游荡,那一声声菩提的回响。”有人说他皈依的原因难离一个情字。
演艺界信奉佛教的明星还有很多,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刘德华、李连杰和赵薇。
刘德华:“佛教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
2011年,刘德华在电影《新少林寺》中的僧人形象。
近日受到追捧的新书《皮囊》,是内地媒体人蔡崇达写的一本散文集,令作者本人都“出乎意料”的是,香港明星刘德华为书写序。刘德华的文字充满佛教色彩:“(作者)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己的距离,自我保护。”蔡崇达说:“华仔是特别有学养的人,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
1961年出生于香港的刘德华,从小在佛教家庭长大,家中满是木制佛像。“我小时候已经上香拜佛,但没有什么感觉。”
大约20年前,刘德华在飞机上偶遇台湾的妙莲老和尚,拜为师父。刘德华曾在香港某电视节目中回忆当时的情形:“他是去其他地方讲道回来。可能是他的表达令我感到很舒服,他讲道理的方法令我感觉它好像不是一个宗教,它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譬如他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争第一,第一其实很奇怪,(就像大拇指,与其他同伴一起)站起来,就站在最低的位置,横着排它就排在最后。怎样才能当第一呢?他说一只手如果没有了大拇指,很难拿起一个杯子。当每一个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第一了。他能讲很多道理,令我觉得他是我的老师。”此后,刘德华得法号“慧果”。
刘德华对佛理的领悟经历了一个过程。1997年前后,他选拍了一部“完全不是因为它好,只因为它是第一个给我1200万”的电影《爱情梦幻号》。师父告诫他,有钱不见得就快乐,要用钱来修福修慧,有了德行才能快乐。多年后回想起那部电影,刘德华悔恨不已,称“那是一部没有方向的电影,钱都落入我的口袋,没有花在电影上”。
香港特技指导罗礼贤曾在博客中写道:“很多时候,华仔去台湾拍电影,但都抽不出时间上灵岩山寺探望师父,只可打电话作简单的问候,与师父见面的机会不多。”刘德华做了一件事,可以让师父的箴言常伴身边——妙莲老和尚有一部《解惑叮咛语》,内容是他平常跟弟子聊天以及他讲经、开示和问答的记录。1999年9月,刘德华把它录制成粤语版本的CD和录音带,制作了5万份,以便香港信众聆听受益。他说:“我觉得,香港人对看书的兴趣,远不及听声带。你要人看书,一定事倍功半。所以我才想,假如把师父的《解惑叮咛语》翻译成广东话,录成CD,大家当听故事也好,当听歌也好,都容易接受。”
汶川大地震后不久,每年都要到寺院住几天的刘德华抄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此超度死难者。他说:“亲爱的兄弟姊妹们:你们忧心的一切,我们一家人会继续尽心尽意为大家办好!安心上路……”刘德华还以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为曲填词,取名《承诺》,成为当时流行的赈灾歌曲。词中写道:“尘埃沾满了失落的轮廓,不必说,你们背后还有我……”
刘德华曾拍过两部电影,他扮演的角色均当过僧人,一部是2003年上映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另一部是2011年的《新少林寺》。在前一部中,刘德华扮演的僧人因好友被逃犯打死,追凶未果后还俗。在后一部中,刘德华因看破尘世间的争斗,从一个“他不死,我睡不着觉”的军阀成了一个和尚。在《新少林寺》的主题曲《悟》中,他唱着自己填的词:“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算天算地算尽了从前,算不出生死会在哪一天……”
对比皈依前后,刘德华有自己的解释:“皈依前,我的埋怨比较多,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皈依后,我较能安于现实。虽未至于无求,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