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韩孝煌办公室的门,他正在接电话。放下电话,他泡上一壶水仙,这种产自于武夷山的岩茶,入口绵和味醇,一如韩孝煌的性格。
韩孝煌在其父亲担任董事长的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同时兼任北京福州商会会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作为传统三大商帮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商帮,闽商的特质非常明显。在福建,歌曲《爱拼才会赢》几乎家喻户晓,这首歌正是闽商“爱拼敢赢”性格的写照。
如果将改革开放后成名的福建籍企业家称为“一代闽商”的话,韩孝煌无疑是“二代闽商”的代表之一。他直言,父亲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和《爱拼才会赢》一样充溢着为梦追逐、不畏艰难的闽商精神。“我也特别爱唱,每次唱总是充满着正能量!”
父辈的接力棒
喜欢《爱拼才会赢》是两代闽商共同的特质。韩孝煌的父亲韩国龙,是闽商的杰出代表,依靠房地产起家。如今,执掌冠城大通和冠城钟表珠宝集团两家上市公司。
在韩孝煌的印象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外打拼,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因为照顾不过来,几个孩子都是轮流寄养。“我生活过好几个地方,福清老家、建宁亲戚家。1986年到香港,同妈妈、大哥、大妹住在一起,父亲忙于事业,家人聚少离多。”
如今,独当一面的韩孝煌对父辈当年的辛勤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那个年代,就是要敢闯敢拼,毕竟出身贫寒,改革开放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舞台和机会。”
上世纪80年代,众多闽商走出家门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即使遭遇再大的困境,他们也能乐观地哼起《爱拼才会赢》,拼搏的脚步从未停止,必胜的信念没有熄灭。
“他们从一贫如洗到赚取第一桶金,再到如今的事业有成,真的是靠自己的双手,一块块砖搬出来的,一块块钱挣回来的。”韩孝煌说。韩国龙所在的福建省福清市,后来诞生了曹德旺等一批知名企业家。
如今,无论是曹德旺还是韩国龙,都已年过花甲,他们的儿女逐渐走向前台。受时代环境影响,两代人的迥异也显而易见。
2004年,在德国深造的韩孝煌回国进入了冠城大通,从集团旗下企业——北京太阳宫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助理做起,一步步走向冠城大通副董事长、冠城钟表珠宝集团执行董事的位置。
说起“两代闽商有何不同”这一话题时,他表现得一如既往的谦逊和儒雅。
他坦言,这10年间,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宝贵的精神和经验。“一是他痴迷于事业,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二是广交朋友,从朋友那儿得到坚定支持和关键时刻明灯般的指引;三是他高瞻远瞩,对稍纵即逝的商机拥有过人的敏锐观察和把握,堪称天才;四是作为企业家,他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知人善任的高超才能。”韩孝煌对于父亲的“经商锦囊”概括精练,牢记于心。
“父辈给了我很好的创业基础,但我并未觉得因此就高枕无忧,反而觉得接过接力棒后责任重大,他可以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两个上市公司,而今,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更多,我责无旁贷,要做得比他更好。”韩孝煌表示。
70后“少帅”韩孝煌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关心时政,关心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和趋势,关心移动互联网、金融等新鲜事物。“父辈获取的信息多来自朋友,而今信息时代发达,我们想要抓住商业机会,判断商业蓝海的渠道要多得多。”
在交谈中,韩孝煌谈及从热心公益就很能表现出“二代闽商”和父辈既有传承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一面。“父亲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抱有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强烈责任心,他们热衷于到贫困地区、家乡修路和建学校。而我更希望捐出去的钱能够产生可持续性的价值,能够不断扶持它、跟踪它。我已经把公益看作我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韩孝煌的倡导下,北京福州商会从2013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捐赠300万元给福建罗源霍口乡福湖村,用于畲族文化公园建设、道路建设和民居建筑改造等3个项目,保护畲族文化和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