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0 13:44: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朱成山(资料图)
龙虎网报道,12月9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向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他在申办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亲身历程。
9年3次出现于全国两会议题
》2005年与2012年2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
2005年,原全国政协委员赵龙首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的2012年,赵龙第二次提案。
“2005年全国两会前的一天,原全国政协委员赵龙带着儿子来纪念馆参观,当时我正在馆里值班,赵龙来到我的办公室。”朱成山回忆着,当时在办公室,赵龙参观完纪念馆后很有感触,向他提出想为纪念馆做点事情,因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了,所以问问有什么事可以带到两会上。朱成山立刻表示,最应该拿到两会上呼吁的就是设立国家公祭日这件事。
在朱成山向赵龙介绍完国家公祭的意义后,赵龙当时很激动,表示很愿意去呼吁这件事。随后,朱成山便准备一份材料交予赵龙,并且赵龙也多方收集了资料,于2005年首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2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建议
朱成山向记者讲述,事情已经过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太大进展,于是便想能否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建议。
“我当时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不认识,通过多方联系才找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邹建平。”朱成山告诉记者,他找到邹建平院长时,已经临近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了,并且邹院长第二天就要赶到北京开会。于是他立刻在当天下午5点多,叫人将整理好的材料送给了邹建平。
朱成山回忆,当邹建平到达北京后,找到了很多人大代表联名提交方案,但担心提不上去,并询问他能否改成建议案提交。朱成山当即表示,只要能帮这个意见反映上去,建议案也可以。当建议案被采纳之后,邹建平高兴的将好消息告诉了朱成山。
“虽然是我委托他们的,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包括一些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以及很多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没有他们的联名呼吁,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不可能顺利实现。”朱成山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通过
“我记得很清楚,是在今年春节前两天,当天上午接到市人大电话,下午接到省人大电话,内容都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跟我联系,问我能不能将手机号码给他们。”朱成山说,当时非常激动,立刻将手机号码给了他们。当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告知他,需要他们提供2000—3000字素材稿以申请国家公祭日时,他非常高兴,并表示当天就可以给。
据朱成山的回忆得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领导于大年初四来到了南京,并且还带来了两份底稿,分别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之后的几天中,朱成山对底稿进行了详细的修改,修改的内容包括了底稿中的名称、内容以及一些历史信息。
在底稿修改完毕后,朱成山于大年初九来到北京参加了“拟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座谈会,并参与讨论了一天。
》过于兴奋 一天连吃三颗救心丸
“在得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决定后,很激动,虽然我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没有心脏病史,但是当时心脏还是有点受不了。”朱成山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告诉记者,当天他就去买了救心丸放在口袋里,一天吃了三次,主要是因为太激动了,而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朱成山说,在确定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忙,都累的吃不消了,但是更多的还是兴奋。“那几天睡不好觉,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真是太兴奋了,虽然累,但是累的很值得。”
“国家公祭日意义很重大,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朱成山表示,国家公祭是继“两个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审判,1985年前后建馆立碑编史后,第三次固化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朱成山,公祭,国家意志,赵龙,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