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4:39:00|来源:新京报|字号:
《谷牧画传》封面(人民出版社供图)
9月24日晚,在谷牧家的客厅,刘会远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新京报首席记者关庆丰摄)
原标题:谷牧之子:面对非议,父亲坚持推进改革
9月28日,是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改革开放头十年,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直接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建设,被媒体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操盘手”。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特区建立之初,质疑声音随之而来,将特区与清末的上海租界相提并论,谷牧做好了让人“火烧赵家楼”的准备,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
谷牧虽长期分管对外开放,但不允许子女在他管辖的领域内工作,不允许子女到特区经商。近日,谷牧次子刘会远撰写的《谷牧画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4日,刘会远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回忆了谷牧对改革的态度以及严格的家风。
谁有顾虑可以退出,不过出了什么问题,板子不会打到你们身上,只算我一个人的账,我是准备让人家“火烧赵家楼”的。——谷牧(针对办特区的“不同声音”,谷牧的态度是坚持把这件事向前推进)
父亲从小读师范学校,师范里的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所以他骨子里始终保持着一种平民意识。对我们这些子女,他的态度是你们要靠自己。——刘会远
【关于改革】
“办特区出问题,只算我一个人的账”
新京报:谷牧曾于1978年5月至6月率团考察西欧,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到:“它和1978年8月的中共十一大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傅高义为什么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刘会远: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应该来源于傅高义旁观者清的海外视角。出国考察前,邓小平和我父亲交待,说要到国外认真地看。跟随考察的李灏(曾担任谷牧秘书)告诉我,他问过使馆的工作人员,说西方战后发展那么快,你们为什么不向国内如实反映?使馆工作人员说,我们哪敢啊。当时还是那种形势,但是我父亲是带队的,他就拍板了,一定要向国内如实反映。
回国后,党中央、国务院听取了谷牧出访西欧5国的详细汇报,会议从下午3点半开到晚上11点,叶剑英、李先念等都积极支持谷牧。聂荣臻是最激动的一个,他说:过去我们对西方的宣传有片面和虚伪之处,这反过来又束缚了我们自己。谷牧这次的调查比较全面,可以说该看的都看了,需要引进什么、从哪个国家引进,应当拍板了,不能光议论了。
新京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有一个场景,邓小平、习仲勋及谷牧在中南海散步,讨论在广东建立经济特区。谷牧曾说,当时对办特区的认识并不是那么统一,议论很多。主要有哪些不同意见?
刘会远:当时高层对改革开放没有经验,有些问题之前也没料到。国门一开,相应的防范措施跟不上,走私贩私开始泛滥,中央感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治理才行,谷牧受命组建国务院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并任组长。
走私贩私的严重泛滥多发生在开放地区,有些人就对改革开放画问号了,特别是对举办特区这件事摇头。有的把经济特区说成给外国资本家搞资本主义的“飞地”,有的说是除了五星红旗外,全都变了。对于特区有外币流通的现象,有的老干部痛心疾首,说“本币受挤,这还得了”。
新京报:这些不同的声音有没有影响到推进改革开放?
刘会远:我父亲的态度是,街头巷尾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随它去,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件事向前推进。
国家进出口委被并入外贸部后,对特区的领导工作有些被削弱。1982年,谷牧选了8个人,组织一个小班子来处理有关特区的事务。他原想命名为特区办公室,因为有的领导不赞成,认为名义大,后来称特区工作组,编入国务院办公厅序列。物色小组人选时,他们当中有人受到这样的“忠告”:你们上了特区这条船,就不怕翻船?我父亲和他们说:谁有顾虑可以退出,不过出了什么问题,板子不会打到你们身上,只算我一个人的账,我是准备让人家“火烧赵家楼”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有人把他当成是“卖国贼”嘛。
新京报:邓小平、万里、习仲勋、谷牧、任仲夷、项南这批改革者身上,有哪些共通的精神气质?
刘会远:他们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对“文革”有切肤之痛,知道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就是改革开放。我父亲和任仲夷的气质比较一致,他们身上的知识分子味道更浓。
薄熙来其人
薄熙来其案
延伸阅读
谷牧 谷开来 中共十一大 火烧赵家楼 谷牧画传 飞地 传言 部队 卖国贼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