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5-17 08:1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5月17日讯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5月17日发表了题为《出租车集市》的文章。文章称,智能手机应用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打车习惯。
全文摘编如下:
李儒(音译)是典型的北京司机之一,他精神放松、面带微笑,在周五下午的高峰时段,他礼貌地拒绝街边路人的打车需求。他正在北京市中心的一个商场附近等待一名客户,这名顾客是通过“嘀嘀打车”和李师傅联系上的。现在,“嘀嘀打车”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手机打车应用。在这条街道上,还可以看到其他两辆出租车,这两辆车也是通过“嘀嘀打车”与顾客进行联系的。
就在不久以前,在北京打车无论是对顾客而言还是对司机而言,都是一个相当不愉快的经历。乘客们满大街寻找出租车。而司机呢,他们对工作条件不满,并且抱怨打车费用太低,所以经常拒载乘客。但是,手机打车软件改变了这种情况。
如今,打车体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打车软件让司机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乘客为了叫到出租车,可能会以提供小费作为激励条件。另外,政府也参与了进来。去年,北京市政府将打车起步价上调了30%,达到13元(合2.1美元)。这是10年来北京首次上调出租车起步价。
和很多出租车司机一样,现年32岁的李儒还使用“快的打车”软件。“快的打车”为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所有,而“嘀嘀打车”则为中国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所有。由于双方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所以这两个打车软件均为司机和乘客提供补贴。乘客通过手机来支付打车费用。截至今年3月底,两个打车软件的注册用户均超过了1亿,两个软件每天接到的打车订单加起来可达1100万。像Uber这类西方国家的打车软件利用司机网络与出租车公司进行竞争,但是中国的打车软件有所不同,它们与出租车公司进行合作。
李师傅表示,由于手机打车软件的流行和起步价上调,现在他的工作时间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是收入却和之前保持在同一水平——大约每月5000元(合800美元)。过去,他每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每月只能休息几天;但是现在,李师傅每天只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五天。
但是,打车软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有时候,出租车司机会对街边的老年顾客视而不见;另外,如果司机与乘客在路途中发生不快,一些司机可能频频对该乘客进行电话骚扰。
另外,政府也开始限制打车软件为司机和顾客提供的补贴额度,同时对乘客提供给司机的小费也予以限制(以北京为例,“嘀嘀打车”上的小费额度现在不能超过5元)。上海市政府已经尝试在高峰时段禁用打车软件,这一政策自3月1日开始实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央监管机构表示,他们希望进一步观察打车软件的发展态势。
市场或许可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腾讯和阿里巴巴正在投入大量资金以吸引客户,另外它们将来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补贴额度。无论如何,出租车司机未来都得找到新的事情来抱怨才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改善自身情况。
编译:博郡
海外网国际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快的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