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4月16日13:01|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4月16日讯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近日发表了题为《天空中的眼睛》的文章。文章称,当前,无人机在进行新闻采集时,由于可以前往记者们所无法前往的地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频繁的使用。然而,其中关于隐私的问题,也是用无人机拍摄时所需要考虑到的一点。
全文摘编如下:
这一新闻画面十分惊人:基辅街头燃烧着熊熊烈火,烧焦的旗帜在建筑物上空飘扬,而在下面的则是跌跌撞撞造成混乱的愤怒的人群。不过这也有些奇怪:虽然是从空中拍摄,但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从直升机上拍摄的。摄像机直接飞到了燃烧的建筑前,而在地面上的人们则是显得那么的近,你甚至可以分辨出他们衣服的颜色。事实上,这是由一架无人驾驶的飞机所拍摄的,这是安装有一个摄像机和一个发射器的小型遥控飞机。尽管这个词会使人想起美国人在阿富汗杀死他们敌人时所使用的那种无人操纵的军用飞机,但无人机同样也具有民用目的。而这种无人机其中的一种能力,就是他们可以前往摄影师无法前往的地方,来更多的搜集到新闻。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无人机所拍摄到的最具有揭示性的镜头就是来自乌克兰对推翻其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抗议活动。它们还提供了一个对泰国、委内瑞拉和其他地方冲突的鸟瞰镜头。无人机得以让记者们获得一些在之前可能会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的场景,并且使得政府更难撒谎。在去年12月使用无人机来报道曼谷抗议情况的记者们,在拍摄冲突的时候无需躲避警察的催泪弹和高压水枪,或是躲避被示威者所投掷的混凝土块。绕过委内瑞拉政府对传统媒体的控制,而进行在线发布的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否定了官方所估计的、参与反政府集会的较低人数。
无人机也正在帮助记者们克服后勤上的障碍。他们最近被用于报导在澳大利亚山林中的大火和在英格兰南部的洪水情况。“(无人机)给了你一个独特的、空中的角度,而这种角度是你无法以其他任何方式获得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球视频单元的托马斯(Thomas Hannen)这样说。它们相对便宜的价格(基本的无人机机种仅为几百美元,而精致的无人机则是几千美元)意味着曾经需要一架直升机或是配有支架和电线的复杂装置来拍摄的场景,现在只需紧缩的预算就可以实现。而随着摄像机变得更好,以及电池的持续时间变得更长,这种无人机的有用性也会有所提升。
而据来自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无人机新闻工作研究室的马特·韦特(Matt Waite)表示,在美国,针对无人机新闻工作的规定要比其他地方更为严格。不过,只有业余爱好者和政府可以使用它们,而商业实体是被禁止使用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人机不会被用于进行新闻搜集,只不过是唯一有效的镜头是来自于业余爱好者而已。例如,在3月12日曼哈顿的建筑倒塌时,一位路过的当地居民所拍摄的无人机镜头很快就出现在了新闻网站上。
英国允许在商业方面使用无人机,条件是机器并不会距离在地面的领航员太远。但获得在人口密集地区使用这些机器的许可却是困难的,因此大多数的无人机都被部署在了农村。澳大利亚则是更为宽容:一家名为福克斯(Fox)的电视网使用了一架无人机来报导板球比赛。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America’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表示,该局正在计划一些新的、具有更少限制的规定。但随着有无人机提供帮助的新闻工作变得司空见惯,其他的法律诉讼也肯定会爆发。其中关于隐私的一点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今天的法律仅仅是记者在两个维度中移动时所制定的。而一旦每一位狗仔都有了一个500美元的、会飞的摄像机后,社会名流们在自己房子周围建造的围墙也将会变得毫无用处了。
译者:张霓
海外网国际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责编:张霓、王栋)
经济学人,海外网,无人机,新闻,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