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国际>>外媒集萃>>经济学人>> 正文

《经济学人》解析:顺势疗法为何被指毫无意义

2014年04月04日11:06|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4月4日讯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4月1日发表了题为《为什么顺势疗法是毫无意义的》的文章。文章称,美国人每年会花费30亿美元的顺势疗法药物经过试验,被认为是没有产生什么特定的效果,而这一疗法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也被指与化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相矛盾。

全文摘编如下:

造访任何的保健品商店时,你都有可能会看到许多声称能够治愈任何困扰你的疾病(从咳嗽和发烧到失眠和哮喘)的顺势疗法药物。然而,当你将这包药物翻转过来时,就可能会因它所列出的成分而感到迷惑。一些药物中声称其中包含捣碎的蜜蜂、荨麻,甚至是砷,同样还有乳糖和蔗糖这样的糖类。美国人每年会在顺势疗法药物上花费30亿美元,而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顺势疗法的历史需要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一位名叫塞缪尔·哈内曼(Samuel Hahnemann)的德国医生因为一些充分的理由而并没有对当代的医学留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当时的医生会使用水蛭放血,并用热的膏药来引发随后就会消退的水泡。在1790年,哈内曼的一次发烧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在吞咽了一些来自金鸡纳树树皮所研磨成的粉末后,他看到了自己的温度有所上升。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含有奎宁,这是一种已知的、可以治疗疟疾的成分。哈恩曼对这些事实予以了思考:金鸡纳树似乎会使他发烧;发烧是疟疾的一个症状;那么金鸡纳树皮就可以治疗疟疾。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杂技般的、在逻辑上的跳跃:在健康人身上会带来相同症状的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病人。而如果找到一种可以诱发某种疾病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就可能治疗在另一个人身上的这一疾病。

哈内曼在之后决定,材料应该被反复的稀释以及震荡,而这一过程被称为“强化”(potentiation)。哈内曼认为,活性成分的数量越小,那么药物就将变得更为强大。顺势疗法药物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其所预测的效力。其中的一个常见名称是“NC”,C意味着一种物质被稀释到1:100的这一比率,而N则代表着物质被稀释的次数。因此,稀释200 C就意味着一克的某物质会被稀释在100克的水中,而这一过程则是需要重复200次。顺势疗法的药物大多数都是由糖制成的。然而,这些药片则是被认为应该保留了对原始物质的一种“记忆”。

这是一派胡言。就像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投资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所指出的那样,对于顺势疗法的研究是艰难的,因为当药物中只有很少,或是没有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时,对于这种药物效果的检测就变得困难了。研究人员既不能确认其所声称包含的成分,也无法表明稀释的药物在人体内所产生的化学效应。而对于顺势疗法最全面的综述评论则是在2005年,发表在《柳叶刀》(Lancet)这一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将顺势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和传统药物进行了对比试验。在更为大型的、精心设计的试验中,他们发现“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顺势疗法要比安慰剂更为有效。而与此同时,在对传统药物进行的类似试验中,传统的药物则是显示出了特定的临床效果。正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冷淡指出的那样:“顺势疗法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与化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相矛盾。”

译者:张霓

海外网国际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美国一顺势疗法产品因含药理成分而被要求召回

(责编:张霓、王栋)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经济学人,海外网,顺势疗法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盘点爆红网络的十大“校花”(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