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国际

德国大选不以中国做文章因对华政策整体稳定

2013年09月23日08:18|来源:海外网|字号:

当地时间9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右二)在位于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总部庆祝大选获胜。

海外网9月23日综合报道 德国大选投票结束,默克尔成功连任德国总理,将仍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女人”。

默克尔自2005年至今已执政8年,此次再连任并执政4年,将超越曾管治英国11年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成为欧洲乃至全球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现代民主国家领袖。

“勤劳”而成功的领导人

默克尔出生于1954年,即将步入耳顺之年的她曾经是一名物理学博士。1990年默克尔成为基督教民主联盟党的成员。初入仕途的默克尔在前总理科尔的关照和提拔下成长很快,并于2000年当上了基民盟的党主席。默克尔简约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逐渐得到德国民众的认可,她也在2005年的大选中击败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2009年默克尔曾成功连任总理。

在她的第二任总理任内,欧洲遭遇严重金融危机。默克尔一方面推动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严肃财政纪律,要求希腊等国削减预算和控制社会福利开支。由于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依然经济运转良好,德国被推向了欧洲政治舞台的中心。默克尔“周旋于”世界各地,她领导的德国政府几乎主导了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全部政策,成为欧盟的“两架马车”之一。

在2012年的“福布斯”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中,默克尔仅次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排名第二位。

连续执政缘因国家体制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对于执政者的人选都有非常严格的年龄与届数限制。美国是总统制国家,宪法要求必须年满35周岁且在美国生活超过14年的公民才可以选举总统,并且只能连任一届。俄罗斯也有相似的规定,并且领导人都非常避讳“连选连任”导致民众反对,普京就在连任了第一任期之后选择了卸任,在当选一届总理之后重新选举总统。

德国作为民主国家,同美俄的国家体制略有不同。德国掌握政府实权的是联邦总理,而总理一般产生于议会最大党或执政联盟的首脑,只要政党在议会一直处于优势,且候选人在其党内一直担当领导人的职务,在理论上就可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的职务,这与德国的宪法并不相悖。

“国家老母亲”

在欧元区许多国家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德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失业率没有上涨,税负没有增加,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于默克尔的执政能力十分信服。同时,在面对质疑和反对的时候,她先是等待媒体和公众的态度和意见,然后再做出反应。这种积极聆听民意的做法也拉近了默克尔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加之其女性的特质,默克尔已经成功树立了“国家老母亲”的形象。

德国大选为何“难觅中国话题”

西方国家在进行国家选举的时候有刻意针对中国进行话题攻击的“习惯”,在2012年的美国大选中,奥巴马与罗姆尼在辩论中将大部分的辩论议题都延伸到了中国的话题上。这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提高,同时也表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这次德国选举中,却没有出现什么有关中国的话题,甚至是此前中欧闹的不可开交的“光伏案”也没有出现在各党派的言论中。

既然中国如此重要,为何中国“缺席”了这次大选?从德国方面来看,这应源于德国对华政策的长期积累与成熟互信,德国人已经对古老的东方大国有了某种深刻的认识。

两德统一后,历任的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是以积极合作为方向的。从科尔到施罗德再到默克尔,双方在科技与经贸等多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在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之中更加突出。即便双方出现矛盾摩擦,德国政府也在欧盟内部积极推动中欧谈判解决问题。

德意志作为欧洲屡出智者的民族,思考问题更加深刻而长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德国政党在选举中不以中国作为赚取选票的话题,已经显示出德国的对华政策具有整体的稳定性,并且超越了政党的界限。(刘猛)

(责编:刘猛)

分享到:

默克尔 德国 大选 对华政策 光伏案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北京10余男子小区内玩集体“性派对”被抓(图)

蒋介石死亡之谜:宋美龄下了一道“催命符”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张家口50万亩防护林老化 风沙或威胁京津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