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6日16:31|来源:环球军事网|字号:
法国首席代表葛罗称:英法战俘被“送至圆明园中,置一室内,无人援救,四日之后,死于饥寒,尸为鼠虫所啮”,亦不确实。10月8日,清廷已将巴夏礼等英法战俘送还。而此时的北京并不寒冷,即使四日之内,清官员未给英法战俘饮食,也不至于因寒冷而死。
为什么选择圆明园而非紫禁城
不管这18名战俘是如何死亡,终究死在中国的土地上,额尔金决意报复。一开始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
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另有深意。圆明园当时并非仅是清帝的游乐行宫,而是清廷的另一政治统治中心。其宫廷区内,有大宫门、金水桥、二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及各部院衙门和朝房等。清帝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此处理政务。道光三十年(1850年),军机大臣、大学士祁隽藻拟定的军机处章程九条规定:“军机册档二份,一存(清宫)方略馆,一存圆明园”。如军机章京在宫内值班,则由圆明园八旗值宿官兵“小心守护”。咸丰帝的圆明园寝殿内存放着“1858年额尔金爵士(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和其他文书”,“堆积着去年颁布的上谕”。由此可见,圆明园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据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在额尔金看来,焚毁圆明园,是一个既可“赫然严厉”地打击清政府,又不至于因焚毁北京城内清宫而可能吓跑恭亲王奕等人,从而失去勒索、讹诈对象的做法,因此是“最无瑕疵的”选择。
另外,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虐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 | ![]() |
(责编:刘猛)
方略馆 火烧圆明园 紫禁城 巴夏礼 战俘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