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中日韩自贸区下月底举行第二轮谈判 三国底牌各异【2】

2013年06月27日10:47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字号:

中国在谈判中受牵制更大

对于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三国的心态各不相同。沈铭辉分析说,韩国想要和世界上主要经济体达成自贸协定,在已经和欧洲、美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情况下,推动和中国、日本达成自贸协定,韩国可谓“真心积极”。

在同时参与中日韩自贸区、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的情况下,日本颇有“多边下注”的心态。沈铭辉称,日本采取的是平衡战略,哪个收益更好、成本更低,就选择哪个,在谈判中可以说是收放自如。

相对来说,中国在谈判中受牵制比较大。“一方面,中国没有加入TPP谈判,可能更依赖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虽然在战略上极其重视,但是战术上受到约束非常多。”沈铭辉表示,因为中国本身是个大国,同时又在经济转型,虽然说要改革,但每一个产业似乎都放不开,都说自己受到冲击非常大;对中国来说,在这个谈判中处于一个不太有利的位置。

当前,全球自贸谈判加速发展,其中以亚洲地区最快,美国的加入使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世界会逐渐分化成两大阵营,是以新兴经济体和过去的OECD(经合组织)国家为主,还是融合成新的制度性的框架,为WTO提供新的平台,都很难判断。”沈铭辉说。

全球自贸协定谈判“遍地开花”,而在WTO框架之下的几大阵营由于差距很大,各国之间难以协调,一时半刻很难推动;但沈铭辉认为WTO不会死亡,有它的意义所在,当前主要是作为机制协调各国利益,规范各方争端,况且“世界上大多数商品在WTO的最惠国待遇里,我们的自贸区只是补充,补充的是被最惠国排除在外的商品,比方说特定的农产品、纺织品等”。

“对于中国而言,维持WTO平台对中国没有坏处,以便更好获得全世界的贸易。”沈铭辉表示,单靠某个自贸协定效果很差,中国签订的FTA利用率都不高,只有20%多,而重要大国之间的FTA更是由于产业竞争激烈而难以签署,因此对中国来说,以FTA为补充、以WTO为“大盘子”是有意义的。

实际上,在自贸安排上,目前对中国来说最为现实和重要的选择是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沈铭辉尤为看好RCEP的中长期前景,“在已经有了5个"10+1"的基础上,现在打算捆绑起来,在一个新的单子上面把更多敏感产品放进去,减少敏感产品目录,让其成为新的高水准的自贸区安排,这16个国家既有自己的政治意志,也有经济可行性,是最好的东西。”

沈铭辉表示,从长远来说,中国谋求加入TPP不是坏事,但现阶段中国没有准备好,“要有序、渐进地开放,完全纳入其中,对中国经济的扰乱程度更甚于获得的利益”。

分享到:

(责编:刘猛、于海军)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