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9日09:42来源:现代舰船字号:
结语: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泰国护卫舰竞标的失败,其实是给中国的船舶工业“提了个醒”:以往我们的舰艇出口,往往专注于“溜缝”,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从充斥西方舰艇装备的国际市场中钻出一条路来。这样做自然可以在初期打开一个军售突破口,但当生意做大之后,还是满足于“溜缝”,可能就不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了,甚至现有的生意盘子,也不一定能够保持。毕竟中国舰船建造能力不断长进,自然会引起西方军火商的忌惮,此次F40T就证明了,“中国壳西方馅”在未来很可能会遇到大麻烦。
我们将目光从海军舰艇装备上移开,就会注意到,中国陆战装备的出口却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在推出了几款重量级陆战装备的出口型之后,2006年起,中国陆战兵器的生产厂商将出口型陆战装备进行整合、体系化,将主战装备、电子设备、数字化装备甚至一部分战术飞行器全部揉和到一起,以“套餐”的形式向国外推销。2010年以来的国际防务展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介绍。中国的陆战装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体系化程度,整个装甲师、甚至一个小国陆军的全部装备,都可以采用“中国造”。
在陆战装备上,我们不再是卖一型单个装备,我们卖的是一套“体系”,这不仅使得陆战装备的出口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空间,更使得陆战装备的出口完全甩开了购买国“是不是西方标准”的尴尬,果断从“美系”投向“中系”。这对中国舰艇装备的出口,或许也是一种启发。为什么我们还是只卖单舰(最后演变成只卖一个舰壳),而不考虑一下将购买国的整个海军体系全部“承包”下来呢?
本文为《现代舰船》供凤凰军事稿件,未经现代舰船杂志社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