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07:43来源:现代金报字号:
摘要:最近,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达”项目,他想借助科技将自己的大脑意识转移给虚拟的化身,实现永生。 |
阶段一是实现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 资料图片
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 资料图片
电影《阿凡达》里,科学家将人类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DNA合二为一,克隆出“阿凡达”的肉体替身。最近,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达”项目,他想借助科技将自己的大脑意识转移给虚拟的化身,实现永生。
他的最终构想是:把大脑植入机器,代替肉身,让意识永存。□综合新华社电
科幻
人类的意识在躯体外存活
伊茨科夫在名为“全球未来2045”的研讨会上,向与会的不少科研人员、政客和媒体记者阐述自己的构想。
项目共分4个阶段:
阶段一,2015年至2020年,实现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
阶段二,2020年至2025年,实现把人脑转移至一种生命保障装置保存,用机器代替会衰老的人类躯体;
阶段三,2025年至2035年,实现将人类意识植入计算机,阶段二中的机器人将不必携带人类的“肉身大脑”;
阶段四,2035年至2045年,实现机器躯体“涅槃”。阶段三中的“计算机大脑”将不再控制实体机器人,这种人类躯体的替代品最终以“全息图”和非实体形式存在。
伊茨科夫构想与不少科幻电影的“世界观”类似:人类躯体死亡,意识在躯体外存活,意识的载体不再是大脑,是计算机信号,世界是“所有人意识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