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6日09:36来源:京华时报字号:
摘要:史明德提到,当前德国人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分为两方面:经济界对中国投资态度积极,媒体则以“中国入侵”或“买空德国”为标题进行渲染,在德国民众中制造恐慌。 |
2011年1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2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柏林,踏上首访亚欧四国的最后一站。“我即将再次访问德国,目的是全方位推进中德合作。”23日,李克强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德关系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看来,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德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此前介绍,此访将使中德达成新的合作共识、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建设新的合作机制。
德国是中欧合作的“龙头”
德国是李克强履新后首访的唯一一个欧盟成员国,为什么选择德国作为最后一站?李克强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德合作已成为中欧合作的龙头,中国从德国学习借鉴到很多,也为德国经济增长增添活力,“德国好了,欧盟好了,对中国也好”。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访“立足德国,面向欧洲”,充分体现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德国和欧洲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中德关系在中欧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表明中国坚定地支持仍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和欧元。
二战后的德国,今天已成长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位特殊而重要。史明德指出,德国是欧洲的“稳定之锚”和增长发动机,中德作为各自所在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务实合作超出双边范畴,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都具重要意义。
“中德关系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指出,中德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欧关系发展,两者并行不悖。
专家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指出,当前中德经济都处于关键结点,转型调整期的中国需要升级改造,欧债危机中的德国需要开拓市场,二者必须加强合作。
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提到,当前整个欧洲状态低迷,可预见未来五至十年都相当困难,德国是出口大国,中国能为其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总理此访的时机显得更加重要。
“德国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分析说,中德合作与中国“十二五”期间推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匹配,“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