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国家媒体本月称,对外援助只占中国GDP的0.07%。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贺文萍说,对援助预算的抱怨不太可能改变政府的战略,但是会提醒官员,他们需要更好地向国内公众解释这项计划及其目的。 |
4月30日英国《卫报》以三个版面六篇文章对中国在非洲投射影响力进行报道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在非洲不仅仅着眼于能源矿产等经济利益,同时着眼于增强与中国发展中大国地位相称的软实力影响力,最终达到提升自己国际形象的目的。本报摘译刊登,以供读者参考。
【英国《卫报》4月30日文章】题:作为魅力攻势的一部分,中国对非援助一掷千金
研究发现,中国在过去10年承诺的对非援助和开发项目共计750亿美元。有人称这是中国在加强“魅力攻势”,确保对非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中国政府发布的对外援助活动信息十分有限。为了让这一信息渐渐明朗,美国研究人员建立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对非开发性金融公开数据库,详细记录了2000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50个国家投入的将近1700个项目。
中国对非金融承诺大大超过此前外界的预期,但仍然小于美国同一时期对非承诺的预计900亿美元的援助。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研究人员用18个月的时间收集和分析成千上万条新闻,建立该数据库。这些数据可能将引发中国对非投资动机的辩论,人们都知道北京对自然资源极度渴求。
数据库中没有采矿项目的信息,主要录入的是中国投入在运输、仓储和能源上的项目。数据还显示,中国还在卫生、教育和文化项目上投入数亿美元。
中国在利比里亚投资数百万美元,在蒙罗维亚安装太阳能交通灯,还援建了一个疟疾防治中心。在莫桑比克,中国参与的项目包括马普托的国家视觉艺术学院。中国还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兴建体育场馆和音乐厅。
维贾雅·拉马钱德兰是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她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对资源渴求的结果,但实际上,从数据库可以看出,中国做的要更多。”
数据库中只有一部分项目(总计160亿美元)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规定,属于正式开发援建项目。然而,拉马钱德兰坚称,中国在弥补非洲资金缺口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说:“在非洲开发资金方面,中国正成为主要援助者,我们应了解事态的发展状况。”
虽然一些人认为中国对非投资的底线是要满足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但也有人相信,中国在非洲的开发项目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减免还是提供医疗支援是一种公共外交战略,目的是为未来建立友好关系,赢得国际支持。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斯蒂芬·陈认为,许多文化和体育项目很可能是讨好政府的“甜头”,为未来的经济项目付“订金”。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国际开发项目的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说,关于中国对非援助都是为了自然资源的想法是一种“广泛误解,一个国家有许多理由提供援助,中国也不例外”。例如,中国的教育和培训项目针对的是非洲各国的学生。她说:“这些都是外交战略,注重的是软实力培养,就像法国法语联盟和英国文化协会做的一样。这些项目都想要把中国打造成全球重要的国家,所有大国都会这样做。”
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领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音)说,经济利益、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改善国际形象的需求共同推动中国对非医疗援助。
扩大留学培养亲华情感
【英国《卫报》4月30日报道】题:非洲未来领导人从中国的情感攻势中获益(记者乔纳森·凯曼)
去年夏天,中国领导人宣布了一项扩大援助计划,将在2015年之前提供1.8万份政府奖学金并“在多个领域”培养3万名非洲人。中国的培养项目种类和学时多样,从为期3周的部级官员政治参观到高校管理者的高级学位项目。
中国将这些项目宣传为热心的外交姿态“平等”、“全面合作”以及“共赢”之类的说法遍布其国家媒体报道和项目描述。专家称这是一项精心计算的长期投资,目的在于赢取非洲未来领导人的心,他们许多人都担心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投资可能暗中附带条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孟波说,许多非洲官员将中国的发展现状视作其吸引力的一部分这是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清华自2008年起为发展中国家官员提供一年的英语硕士项目,到今年为止,约80%的学生来自非洲。
孟波说:“与韩国发展研究所、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项目相比,我认为我们的经验可能对他们更合适,因为我们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她说,学生们毕业后的发展难以评估,“从长远来看他们都将对两国之间不同的学术和专业关系作出贡献”。
孟波还说该项目很可能对来自诸如索马里等动荡国家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她说:“他们对中国最看重的就是政治稳定。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实现这种稳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