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而平等,美国人的性命并不比伊拉克人、索马里人更高贵,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威胁,悲剧在哪里也都是悲剧。 |
首先,美国的国力、组织力和应对恐怖行为的反应能力,让他们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应对老练、反应及时。此次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各级政府、警方、消防医疗部门等迅速应变,现场局势很快得到控制,多枚未引爆炸弹也被及时找到、排除。在爆炸现场数以万计的人群被很快疏散,这一切行动都有效减少了伤亡和连带效应。虽然目前美国警方还没有拘捕任何爆炸案嫌疑人,但是在避免更多伤亡上,美国已经展现了其多年反恐的“功力”。反观巴格达和摩加迪沙,由于行政当局控制力虚弱,政府和警方力不从心,局面难以控制,连环爆炸不已,事态一再扩大,伤亡扔不断增加。同是惨剧,不同的国力和“处突”能力,其破坏能力也是不同的。
其次,美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常常处于舆论、媒体的焦点。波士顿是美国东部著名的历史城市,事发当天不仅是法定假日“波士顿爱国者日”,更是有一百多年历史、具世界知名度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比赛日,仅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就多达2.6万,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更是云集此处。连环爆炸发生的时间,是马拉松赛临近尾声、前几名选手业已冲线,万千关注集中于终点附近之际。当地媒体报道,已被发现而未引爆的5枚炸弹都安放在人多、正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附近,其中两枚被安放在正举行职业棒球大联盟比赛园球场附近。这一系列处心积虑的安排足以确保一件事,即只要爆炸,不论炸着几个人,甚至炸没炸到人,也会立即成为国际性大新闻。相反,长期战乱、又被排斥在世界之外的“边缘国家”伊拉克、索马里,国际传媒和公众对爆炸、死人、冲突等早已见怪不怪,厚此薄彼,虽然无奈,却也是情理使然。
尽管波士顿爆炸案的责任者、作案动机,目前尚不清楚,但对比三国同日发生的爆炸案反差对比之现实,那些自诩富强的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强大固然可减低恐怖威胁的杀伤力,并对肇事者进行有力惩罚,但自己处于媒体聚焦、万众瞩目的“光圈效应”,也会吸引更多意在制造轰动效果的铤而走险者纷至沓来。美国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反恐战争”后,为何越反越恐,难道不值得合众国的领导者们思考一下吗?
(刘猛 海外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