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35战机是苏27战机的终结版和改进型,“拉达”级潜艇也就是在“基洛”级潜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上AIP这一不依靠空气的推进装置,技术上来讲比“基洛”级要好,静音方面也更好一些,不过两者都是过去的战机和潜艇的改进型,虽然对中国军事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就从军事需要层面看,还不是迫切需要的。 |
交付俄罗斯空军的苏-35战斗机(资料图)
苏35的战术定位:夺取制空权为主
俄罗斯苏35式战机是苏霍伊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它是苏27系列战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产物,属于苏27的重大改型,它安装了被加大的前缘延伸边条和前翼,并且整机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改进了苏27基本型的结构水平。军事专家称,该机据称换装了新研制的数字电传飞控系统,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和复杂度,提高了机动性能。其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可以使用中距和远距空空导弹发起攻击,同时具备很强的近距格斗能力,因此可有效摧毁敌方的有人和无人飞机。
在使用精确对面武器时,它可以对陆上和水面目标作远程攻击,并能在受到敌方防御系统重重保护的环境下对重要目标发动进攻。从苏霍伊设计局的描述来看,苏35的战术定位是一种以争夺制空权为主,同时具备较强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的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
军事战略专家洪源解读军购大单
中国为什么买这两款武器
近日,中俄已签署采购24架苏-35和4艘拉达级潜艇的合同,这对中俄关系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中国军事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价值?本报昨晚连线中国社科院军控中心秘书长、军事战略专家洪源,请他解读这份“中俄军事大单”。
问:中俄签订协议采购24架苏35和4艘“拉达”级AIP潜艇,是时隔近10年后中国首次向俄罗斯采购重大军事技术装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在战略层面,美国战略压力促成中俄战略接近。西线:美国北约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经西亚、中亚向中国施压。东线:美国与日本等盟国在亚太遏制中俄力量扩展空间。共同战略压力迫使中俄迅速接近,21世纪围堵攻势反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美国及其盟国过犹不及,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新注解。
其次,是中俄核心利益具有重大交集。中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对双方领土、领海与安全的坚定支持,是未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重要准则。中俄作为欧亚大陆两个陆权大国,同时受到来自东西两个方向大小海上霸权国家的围堵,这就揭示出新形势下两国能够重新走到一起的外部环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