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全球经济增长虽然疲软,但全球军火交易却如火如荼,其中以南美和东南亚地区增幅最快,与前一个5年期相比,过去5年全球军售总量平均增长了22%。而且,虽然过去两年内全球经济不景气,但军火贸易却仍然蓬勃发展。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军火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接下来便是俄罗斯(23%)、德国(11%)和法国(8%)。
美国对日本推销第四代隐形战机F-35,对韩国酝酿倾销远程导弹,或可能流产的对台军售大单,再次显示美国军火出口正在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军火出口不断增加,并正试图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军备需求与其武器系统“捆绑”在一起,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据分析,未来几年内,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日益复杂化,东盟国家仍将加大升级防务系统,更换老化装备,从美国购买的武器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良平表示,东南亚国家军购规模上升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首先,东南亚的种族、宗教和领土问题十分复杂,冲突形式也多样化,充满各种各样的“不信任”和源于历史的“纠葛”。第二,美国在经历经济衰退后似乎变得“不再可靠”,一些东南亚国家对美国是否有能力继续承担对他们的防御义务有所怀疑,因此开始增加对美国武器的购买。第三,受所谓“中国威胁论”影响,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不安全感。第四,东南亚海岛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外贸量越来越大,海盗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增强军力以确保航道安全。
有专家认为,美国积极在亚洲推销其“战争产业”,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动机”。美国需要建立或维持与这一地区国家的同盟关系,并以“援助”或“销售”的方式向一些“友好国家”提供武器,帮助这些国家“反恐”。
为了推销武器,美国需要捏造一个“敌人”。美国显然是在有意打“中国威胁论”牌。美国的目的是给盟友提供武器,以对抗来自潜在敌对国的威胁。美国把中国看成最重要的潜在敌对国,美国提供武器给日本、菲律宾,部分原因是利用了它们担心中国在有争议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此外,其中还有美国希望和盟国军队之间保持设备标准化的利益考虑。
亚太:美国军火最大的客户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表明,亚太地区目前是美国武器的第一大客户源.美国已将东南亚视为其主要的武器销售扩展区。新加坡成为东南亚从美国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约占到美国出口武器10%的份额,其次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占比分别为0.4%和0.1%。
印度尼西亚最近计划耗资数亿美元从美国购买战斗机和运输机。《雅加达邮报》的报道说,美国承诺为提升印尼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在2010和2011年分别给予援款157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菲律宾近年则加快了购买美国军舰的步伐。今年8月,菲律宾以1038万美元购买的一艘美国二手汉密尔顿级巡逻舰抵菲,将部署在南海。紧接着,菲军方又宣布,明年将从美国购买第二艘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以提升菲律宾海军的巡逻能力。
东盟目前不断加强的军事与军工企业合作,也成为美国借以扩大其对这一地区售武的重要因素。美军太平洋指挥部一位发言人最近在接受日本出版的《外交学者》杂志的采访时说,东盟寻求地区国防工业合作,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因为这将会促成类似北约的一套新标准,提升东盟与美国军事装备的互用性。
该杂志网站刊登的文章引述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项目研究员盖·班阿瑞的话说,美国和西方的军火商将会巩固他们在东南亚和印度军火市场的地位。因为他们越来越不能只靠“自家的”或是北约内部的市场。
美式逻辑:边指责他人扩军边卖军火
众人皆知,国际贸易中什么商品最赚钱?当然是军火。而军火则是美国最大收入经济来源。
美国是一边指责别人扩充军备,一边又在全球大卖军火,而他指责得最为严厉的亚洲,恰恰是美国的军火销售最集中的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