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 > 資訊 > 國家公祭日 > 史料 > 正文

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南京大屠殺辭典》第一卷出版【4】

2014-12-10 14:04:00  來源:龍虎網  程俊翔
查看原圖
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南京大屠殺辭典》第一卷出版【4】
返回列表
圖集已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據龍虎網報道,12月7日,值南京大屠殺77周年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首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南京大屠殺詞典》(第一卷)新書首發式。

  這是世界上首部以南京大屠殺專史為內容的辭書,也是一部兼具學術和科普雙重功能的工具書。在發布會上,同日首發的還有《第21次是國家公祭》、《南京保衛戰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血腥恐怖金陵歲月》等5本書。此次首發的6本新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南京的大屠殺歷史、敘述了南京大屠殺故事。

  《南京大屠殺辭典》:証明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真實性

  據了解,《南京大屠殺辭典》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和南京出版社,共同組織海內外專家編撰而成。書內共收錄詞條8000多條,200多萬字。整部辭典從策劃、詞條編撰到本次第一卷的出版,歷時四年。從舉辦啟動儀式、聘任專家,到框架討論會、集體審讀詞條,先手召開十多次會議進行討論。共有來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江蘇省檔案館、江蘇省社科院、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市檔案館與紀念館等眾多科研和檔案部門,以及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德國等10余個國家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辭典的編撰工作。

  辭典主編、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介紹說,《南京大屠殺辭典》是國內外第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辭書,是對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三十多年成果的一次總結,匯集了當今海內外數十位專家的集體智慧。本次出版的發行的第一卷,完整呈現了南京大屠殺發生前的歷史,共包括歷史背景、日機轟炸南京與南京空戰、日軍攻擊南京、南京安全區及其難民營成立、南京保衛戰、南京淪陷6個方面的內容,收錄詞條2600多條,近40萬字。在首個南京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南京大屠殺辭典》第一卷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固化了南京大屠殺歷史,促進了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傳播,同時也是對歪曲和否認南京大屠殺言論的有力駁斥。

    《第21次是國家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歷程

  紀念館朱成山館長、江蘇省文化廳李慧女士共同撰寫的《第21次是國家公祭》一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回顧了20年來,作者親自參與的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的歷程,指出在江蘇暨南京市連續20年舉辦地方性公祭的基礎上,第21次公祭上升到國家公祭,將廣大中國人民的意願上升為了國家意志。

  《南京保衛戰史》:中國守軍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抗戰精神

  在發布會上,同時首發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與文獻系列叢書”第32—35卷,也是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孫宅巍撰寫的《南京保衛戰史》(“叢書”第32卷)一書,將南京保衛戰放入整個抗日戰爭的宏觀視野中考量,充分吸收了中、日雙方有關戰役准備和戰況的資料,融入了作者30多年來的研究,是中國第一本研究南京保衛戰的專史著作。全書共分第十四章,既有站前的背景介紹,又有保衛戰中各戰線的軍事行動,還有作者對保衛戰的“歷史沉思”。孫宅巍研究員表示,南京保衛戰中,中國守軍表現出英勇頑強、堅韌不拔、視死如歸的抗戰精神,不能以偏概全和以成敗論英雄。

  《血腥恐怖金陵歲月》:記錄中外人士在南京大屠殺中的親歷歷史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陸束屏教授作為一位從南京走出去的中國學者,對南京大屠殺期間,英、美等第三國人士有關南京大屠殺記載的歷史研究,投入了頗多精力,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12年以來,已先后編著出版並編入“叢書”第30卷《美國外交官的記載》、第31卷《英國外交官的記載》。

  今年,他又編著出版了《血腥恐怖金陵歲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外人士的記載》(“叢書”33—34卷)。書中收錄了明妮·魏特琳於1937年12至1938年3月所記的日記;重新整理、注釋了現保存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曾經發表於《民國檔案》上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於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所記的日記;翻譯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加拿大籍英文教授費洛倫絲·埃達·柯克,於1938年6月9日—16日訪問南京的隨記;節選編譯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國籍生物教授鄔靜怡的英文自傳。通過該校四位教職人員的不同視角,揭示她們親歷、親記的有關南京大屠殺前后的歷史片段。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70多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証實歷史真相

  由南京軍區政治部一級作家徐志耕,在20多年前調查、採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一書,編入“叢書”第35卷,匯集了70多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口述証言。

  早在1986—1987年間,徐志耕先生便在南京城走街串巷,開始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史調查,並出版了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紀念館朱成山館長評論說,在當年南京大屠殺史研究還屬冷門,就連歷史學者也涉足寥寥的時期,徐志耕先生將作家特有的視角,對准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這一特殊的群體,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田野調查工作。在他的筆下,這些歷史証人的哭訴和激憤,辛酸和血淚,記憶和情感,苦難和希望,全部鮮活起來。他用心、用情、用腳寫成了這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

  此外,紀念館朱成山館長還透露,這些有價值的南京大屠殺圖書,要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文字進行介紹,在他們以后的計劃中,將會考慮以不同的文字,向海內外讀者介紹。

  在首發式最后,作者代表還向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曉庄師范學院、南湖一中、江東門小學等6家單位贈送了新書。

(責編:邢若宸)
分享到:

評論資訊財經 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德國雲南 吉林 紅色學習 南粵中原書畫絲路瀟湘西博品牌魯東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旅游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