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05:00: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11月17日9時30分,滬港通開通儀式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同時舉行。滬港通堪稱中國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的新裡程碑,也是中國“以開放促改革”策略的又一重大突破。
多年來,中國資本項目管理的特點是先開放直接投資,后開放組合投資﹔在直接投資領域,無論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還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自由化程度已經相當高,對跨境組合投資的管理限制則相當嚴格。但這只是階段性做法,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才是發展方向,進一步開放組合投資只是時間問題了。到2013年末,在對外金融資產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6091億美元,証券投資2585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兩倍多﹔在對外負債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23475億美元,証券投資3868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6倍。
不僅如此,鑒於香港証券市場與國際主流証券市場高度接軌,高度開放,實施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交易規則,滬港通也有助於推動內地A股市場運行機制進一步市場化,實現“以開放促改革”。
滬港通也有助於改進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透明度,進而為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宏觀經濟調控創造更好條件。至少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就出現了大量游離於政府監測之外的變相資本流動,我國企業和居民實際對外投資(包括直接投資和証券投資)額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據,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提速,這一點在作為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第一目的地的香港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國外市場,中國內地居民參與的規模也不算太小,大手筆投資紐約、納斯達克等股市早非新聞。與其繼續讓這部分跨境資本流動扮演暗流,不如讓它在太陽底下公開奔流。
滬港通對優化我國對外資產結構、滿足部分居民投資需求、對內地居民提供更平等待遇等均有積極意義。就當前而言,這是為了減輕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人民幣升值壓力過大的壓力﹔就長期而言,未來將需要借助對外投資分享海外經濟增長的受益,緩解人口結構變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
盡管如此,滬港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可能加劇境內A股市場的波動。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在多數新興市場,優勢外資機構投資者進入往往會加劇東道國市場的波動性。滬港通開通第一天,A股市場高開低走,就初步顯示了這一點﹔分析具體交易數據,我們能夠看得更清楚。在滬港通開通首日,外資淨買入A股的資金遠超內資買入港股金額,截至港股收盤,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還剩87.32億元,隻用了16.8%﹔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則早在13時59分就已耗盡。照此推算,淨買入A股資金是淨買港股的7.35倍。
但北上資金遠超南下資金的狀態未必能夠長久維持,特別是美國退出量化寬鬆之舉已經在眾多新興市場引起了大幅度經濟金融震蕩,預計明年新興市場震蕩壓力甚大,屆時,必然通過各種危機傳染機制沖擊境內市場,滬港通渠道的資本流動方向完全可能逆轉。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梅新育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往期望海樓
港通 金融市場 望海樓 資本流動 港股 証券投資 滬股 A股市場 組合投資 以開放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