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6 04:36:1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據法國電視新聞台11月3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如英國首相卡梅倫落實限制移民的提議,柏林方面將不再支持英國留在歐盟。
“退歐”風波頻上演
近日,因為“攤派費”和限制移民入境等問題,英國與歐盟再次發生糾葛。
據路透社報道,10月24日在歐盟秋季峰會上,歐盟委員會要求英國於12月1日為今年歐盟預算增付21億歐元。追加的“攤派”費相當於英國向歐盟繳納預算份額的20%。對此,英國首相卡梅倫“很生氣”。在同一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憤怒拍案,聲色俱厲地拒絕了歐盟峰會的攤派。卡梅倫還再次以英國退出歐盟相威脅。
此前,英國也一直在上演是走還是留在歐盟的莎士比亞式戲劇,頻頻打出“退歐”牌。據德媒報道,今年5月,卡梅倫警告,若前盧森堡首相容克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他將無法確保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理由為容克是主張擴大歐盟權力的聯邦主義者。
1月16日,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警告歐盟領導人,歐盟若不改革,英國可能被迫退出。他認為當前的歐盟條約已不適應實情,應立即更改。而卡梅倫也將歐盟對基本條約的改革視為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的重要條件。
早在去年1月,卡梅倫就曾表示,如他所領導的政黨在下次大選中獲勝,最晚將在2017年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同床異夢”惹事端
英國與歐盟的分歧並非近來的事。二者的關系一直很微妙。用丘吉爾的名言說,“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從不屬於歐洲”。這種復雜關系是諸多因素造就的。
英國在歐盟中的自我定位是它與歐盟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用布熱津斯基的話說,在歐盟中,法德才是最大的玩家,有改變歐洲現狀的構想和抱負。而英國在歐盟中始終持一種超然的態度,自願被邊緣化。
二戰以后,英國的相對衰落降低了它在歐洲起平衡作用的能力。此后,英國開始唯美國馬首是瞻,似乎不願將其前途與歐洲的命運相連了。
根據英國學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的分析,上世紀90年代初,英國的這種立場就表現得很明確:不接受政治一體化目標﹔贊成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實現某種模式的經濟一體化﹔主張在歐洲共同體框架之外進行外交政策、安全和防務方面的協調﹔極少謀求在歐共體內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
此外,在現實利益分配上,德國主導了當前歐盟改革的方向,其經濟主張、金融政策和發展模式滲透其中。這對於原本就與歐陸經濟、金融、社會結構上差異顯著的英國來說,意味著利益受損。無怪乎英國人撂挑子不干,鬧“退歐”了。
調整心態續“姻緣”
不過,諸多分析均認為,盡管分歧不斷,英國與歐盟還是不該輕言“分手”。英國若“脫歐”,對於雙方而言都不啻為一場災難。
分析指出,在歐盟年度預算總額中,英國上繳規模的貢獻值緊隨德法,位居第三,約佔歐盟預算的12.5%。若英國退出歐盟,歐盟年度預算等於是抽掉了一根頂梁柱。而且,英國的政治優勢、地理位置及歷史地位等諸多因素,都決定了英國在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
對英國而言,其出口額的一半以上是通過與歐盟貿易實現的,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5%。一旦離開歐盟,英國自然不能進入大市場,歐盟與其他地區或第三方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也將不再惠及英國。若單槍匹馬與外界進行貿易談判,必定因勢單力薄而失去對等地位。
同時,退歐前景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市場准入受限以及影響力的喪失,都可能會削弱英國金融業,倫敦的歐洲金融之都地位必然受到沖擊。屆時,英國會為脫歐的沖動咽下苦酒。
有人提出了一個解決分歧的辦法,即歐盟要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英國。法德應該放棄強求英國為他們的“歐洲夢”打前鋒的心態,而把它看作“歐洲以外”的合作者。這樣,大家可能會實現共贏。(白玉潔)
卡梅倫 退歐 姻緣 分手 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