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28日13:32|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4月28日訊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近日發表了題為《易受到虐待》的文章。文章稱,為了生存以及遠離戰爭危險,許多的敘利亞難民前往了海灣國家。但是在那裡,她們卻因無法得到保護而頻繁受到虐待以及性侵等傷害。
全文摘編如下:
聯合國難民署(UNHCR)擁有著260萬注冊的敘利亞難民,而在其中絕大多數的則是婦女和兒童。該機構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成員表示,人口販賣和性剝削在難民營內外仍是普遍存在的。
大多數的故事來自於在約旦的難民。但虐待敘利亞婦女和女孩卻並不局限於一個國家,也不局限於一個階級。納丁(Nadine)是一位24歲的、來自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畢業生,而她的故事就是那些尋求在海灣國家得到庇護的敘利亞人民易受到傷害的其中一個例子。
去年,當她未來的老板資助了她的簽証后,納丁在卡塔爾的一個旅游咨詢處找到了一份工作。這一被稱為“kefala”的過程,要求所有的外國人在海灣國家工作。由於這會使勞動者們任由她們的資助者所支配,因而受到了批評。人權觀察組織的一位海灣國家研究員尼古拉斯(Nicholas McGeehan)表示,這一系統是“極其剝削的”。“該程序將過度的控制權放在了雇主的手中。”他這樣說。如果沒有得到的資助者的許可,這些勞動者將無法更換工作,或是離開這一國家。
納丁為接受這一工作而擔心。“海灣國家的男人擁有一個壞名聲,而我則是要獨自前往那裡。”她這樣說。“但我不得不想想我的家庭和我的未來﹔在敘利亞並沒有什麼機會。”但在幾周后,納丁的老板開始對她進行性侵犯,甚至強奸了她。而作為對納丁抗議的回應,這位老板則是威脅要取消她的簽証。納丁說,老板告訴她:“如果你不喜歡這麼做,那麼就回到戰爭中去吧。”
自2011年,當敘利亞的起義轉變為戰爭后,海灣國家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支持著敘利亞反對派。他們已經向人道主義機構捐了錢,但卻並沒有軟化對於敘利亞難民的移民政策。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的六個國家都不是1951年一項公約的簽署國,而在這項公約中則是規定了誰是難民,並且給予了難民他們在自己所逃往國家中的權利。
沒有人知道有多少敘利亞人移居到了海灣國家。納丁是一位難民——難民的定義並不依賴於財力——但是她所缺乏的法律地位使得她無法得到保護。“將難民們驅逐到一個沖突地區的這一可能后果,非常顯著地提升了敘利亞勞動者們的易受傷害水平。”尼古拉斯說。
海灣國家已經提出要對這一“kefala”系統進行改革,但進展卻是緩慢的。納丁並沒有就自己所受的虐待進行報告,而是回到了自己位於大馬士革郊區的家中。“我寧可在敘利亞冒著生命危險生活,也不願在其他地方遭受更多的羞辱。”她說。
譯者:張霓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張霓、王棟)
海外網,敘利亞,經濟學人,海灣國家,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