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1日15:00|來源:環球網|字號:
中國版“黑鷹”可上山下海
直-20填補中國航空工業短板
憑借出色的環境適應性,中國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將活躍在遠洋和高海拔地區。
旋翼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因此,一款代號直-20的通用型直升機在2013年底成功試飛后,迅速和殲-20戰斗機、052D驅逐艦一樣,成為最受關注的新型國產裝備。不少分析稱,直-20將使中國陸軍的立體機動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台灣《亞太防務》雜志則主張,該機的意義不限於支援陸軍作戰,對提升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能力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為航母編隊打造“鐵桶陣”
就外觀而言,直-20與大名鼎鼎的美制S-70“黑鷹”直升機最為相似,但在旋翼、后機身線條等方面又與后者存在明顯差別,是中國在參考S-70的基礎上融入自身實際需求,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中型通用直升機。據此,台灣國際關系學者、軍事觀察家蔡翼在台媒文中推斷稱,直-20也能像S-70那樣發展出海軍專用型號,包括艦載反潛型、突擊運輸型、搜救型等,搭載到驅逐艦、護衛艦、航母、船塢登陸艦、多用途登陸艦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兩棲攻擊艦上,提高中國海軍的反潛、垂直登陸、垂直補給、海上搜救能力。
這一判斷的基礎是直-20極具潛力的硬件規格。該機與中國海軍目前大量裝備的俄制卡-28同屬10噸級直升機,具備較高的載荷和較長的航程,旋翼直徑以及尾梁折疊后的幾何尺寸與卡-28相近,可以直接利用現役驅護艦上為卡-28設計的飛行甲板、機庫等設施。如果未來發展新型艦艇,還可因直-20外形低矮的特點降低機庫高度,優化全艦設計。
直-20系自主研制生產的特性,則使其可以同時裝備多種先進的反潛探測設備和武器,如對海搜索雷達、吊放式聲吶、聲吶浮標、磁探儀、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光電吊艙、音響處理系統、電子戰系統等,不存在國產裝備和進口載機的兼容性問題。加上該機滯空時間長,不僅能將中國海軍的對潛警戒圈半徑擴大到100公裡以上,而且能支持較長時間的搜潛和攻潛行動,顯著提升艦隊的伴隨反潛能力,為奔向遠洋的航母編隊打造“鐵桶陣”。
參照美國MH-60R“海鷹”直升機的成功經驗,如果為直-20艦載型裝配通用挂架,它還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攻擊任務,打擊敵方輕型護衛艦、導彈快艇、巡邏艇等輕小水面目標,大幅度增加任務彈性。當然,直-20上艦之前,必然得進行相應的改進,如提高抗海水腐蝕能力、適當增強機體結構、使尾梁能夠折疊、提高起落架強度(尾輪支柱要更堅固,且尾輪要改為雙輪,並前移至機身后下方以減少佔用甲板面積)等。
轉戰高原仰仗強大“心臟”
《亞太防務》進一步強調,中國海軍的遠海行動急需10噸級直升機助力,適應高原環境的中型通用直升機缺口也需要直-20填補。直升機是靠發動機將輸出功率傳遞給旋翼,旋翼在空氣中運動產生升力和拉力而飛行,旋翼升力和拉力與空氣密度成正比﹔而在高海拔地區,空氣密度比平原地區小得多,導致直升機的性能特別是運載能力顯著下降。
作為中國陸航最主要的裝備提供者,俄羅斯只是在1979年發動阿富汗戰爭時才意識到高原山地環境的特殊性,遂發展出改進型號的米-8TM、米-171直升機,於上世紀90年代以后相繼出口給中國和印度,但這些機型未從根本上改變基礎設計,任務效費比低。
因此,深知米-171利弊的中國軍方在直-20上突出其高原性能,並選擇美制S-70為藍本,是合乎邏輯的結果。畢竟,解放軍成都軍區陸航使用S-70進出青藏高原多年,對其環境適應性多有好評。另外,在中國直升機研發技術實力仍然較弱,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選擇綜合性能好、了解比較深入的S-70作為直-20的主要參照對象,是相對穩妥的選擇。
S-70直升機的高原性能之所以優秀,主要得益於發動機性能強大。美國對華出口的S-70採用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T700-GE-700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1210千瓦。目前,中國能與T700系列媲美的渦軸發動機是國產渦軸-6和中法合作研制的渦軸-16(法國稱阿蒂丹-3),前者功率不低於1100千瓦,但受制於落后的基礎設計,燃油經濟性差,使用壽命短,不大可能成為直-20的首選。中法聯合研制的渦軸-16功率約為1200~1500千瓦,首次翻修間隔在3000小時以上,且配有雙通道全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如果直-20採用渦軸-16,技術性能將非常出色,不亞於美國產品。除了直-20,渦軸-16還可用來為直-10武裝直升機“換心”,甚至能以其為動力總成,進一步開發出更先進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前景令人向往。(特約撰稿秦鷗)
(責編:劉猛)
渦軸發動機 武裝直升機 中國海軍 高原性能 垂直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