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1日09:48|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一名游客駐足觀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和平線”上的涂鴉。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緊張的烏克蘭分裂局勢數月來讓歐洲人想起了很多相似的歷史。4月10日,是北愛爾蘭沖突各方簽署“美好星期五協議”16周年的紀念日。這兩天,首位訪問英國的愛爾蘭總統提醒世人:兩國在實現北愛爾蘭和平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提起北愛爾蘭,映入人們腦海的或許還是“愛爾蘭共和軍”、“新芬黨”等政治名詞以及槍擊、爆炸的場景。和平協議簽署紀念日前夕,《環球時報》記者趕赴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走進這塊備受動蕩和沖突蹂躪的土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人們安居樂業,和平度日。不過,穿城而過的警車、荷槍實彈的軍警,依然讓人感到一些硝煙散去后的緊張氛圍。
“和平線”是曾經留下傷疤的隔離牆
“曾經的‘暴力之都’、‘麻煩之地’”,4月10日,有英國媒體在刊文紀念這個標志性日子時用了這樣的字眼。與此同時,愛爾蘭總統邁克爾·希金斯11日結束對英國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希金斯成為愛爾蘭獨立以來首位訪問英國的國家元首。希金斯訪問的時間節點又頗為關鍵和耐人尋味。英國外交部稱,希金斯此訪是“歷史性”的,兩國不僅可以反思歷史上的教訓,更能共敘兩國相通的文化、價值觀和家庭紐帶。希金斯表示,愛爾蘭和英國關系走勢良好,但兩國仍需要為北愛和平進程做出更多努力。9日出版的《泰晤士報》頭版還刊登愛爾蘭共和軍前領導人馬丁·麥克吉尼斯的巨幅照片,說他參加了8日晚英國女王為希金斯舉行的晚宴,在場的還有英國首相卡梅倫。英國媒體慨嘆說,真是“時過境遷”了,放在前些年,這樣的場景簡直“不可想象”。不過,一些媒體對北愛和平的前景並不樂觀,《太陽報》稱,北愛情況復雜,民族構成混亂,一些人並不想真心投入英國的懷抱。甚至還有媒體爆料說,愛爾蘭共和軍1981年曾企圖暗殺英國女王,在距她不足半公裡的地方引爆炸彈,但因炸藥威力不夠失敗。
年歲稍大一些的人,對北愛爾蘭的沖突都會記憶猶新。北愛爾蘭問題是1921年南部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出來,南北愛爾蘭分離之后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上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在30年的時間跨度內,北愛爾蘭問題曾是世界一大熱點,即使在當時媒體和通訊手段遠沒有今天發達的情況下,北愛兩派沖突的血腥畫面依然不斷地刺激著人們的眼球。北愛爾蘭著名的雷寧圖書館資深研究員格瑞·達瓦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說:“教派沖突和民族矛盾是問題的症結所在。”達瓦尼介紹說,在北愛爾蘭這塊隻有1.41萬平方公裡、佔英國總面積不到6%的地方,卻生活著近200萬人,其中48%是新教徒,45%是天主教徒,2%是少數民族。天主教徒要求並入愛爾蘭共和國,新教徒希望一直生活在英國的懷抱,由於二者訴求南轅北轍,難以調和,因此從1969年開始,兩個教派間爆發了沖突,直到1998年才基本結束,沖突造成3000多人死亡,數萬人受傷。
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是當年沖突最激烈的地方,直到今天,沖突的痕跡猶存。在一些街道兩邊的樓房上,還能清晰看到槍擊留下的彈孔。位於貝爾法斯特西城的“和平線”所在地,是當時沖突最厲害的地方。“和平線”也叫“和平牆”,其實最初是為阻止兩派沖突建起的“隔離牆”。陪同《環球時報》記者的導游哈帕說,“和平線”有兩三米高,長約兩公裡,牆上畫滿各種涂鴉。當時,這裡的山基爾路和福爾斯路分別是最大的新教社區和天主教社區,兩派常在這裡大打出手。除了流血沖突,壁畫也成為雙方宣泄仇恨、贏取同情、加強宣傳的一個“特殊戰場”。而像這樣的“和平線”,在北愛爾蘭不少地方都有,加起來有34公裡長,最高處達7.6米,其牆體主要由鋼鐵和混凝土做成,有的上方還有金屬板與帶刺的鐵絲網,以防止投擲石塊和爆炸物。已過中年、親歷過北愛沖突的哈帕有些激動地說:“如今,這些都成了旅游景點,我們沒有拆掉,它們是我們曾經的傷疤,我們要以此記住那段可怕的歲月,以此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外國游人能從中讀出我們的傷痛。”
“沒有和平,北愛爾蘭仍將在血泊中呻吟”
北愛爾蘭的面積還沒有北京大,但歷史上也曾是英國最發達、最富饒的地區之一,農牧、紡織、煙草、造船等傳統產業都引英國之先,著名的“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就是在這裡生產的。在經歷幾十年血雨腥風的日子后,今天,雖然在民族、宗教、土地歸屬等方面的糾紛仍未徹底終結,但北愛爾蘭總體上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北愛爾蘭首席部長辦公室國際關系部主任提姆告訴記者:“今天北愛爾蘭和貝爾法斯特的生機和發展得益於和平。如果沒有和平,北愛爾蘭仍將在血泊中呻吟。”
至少從理論上講,1998年4月10日誕生的“美好星期五協議”(即《貝爾法斯特協議》),為北愛幾十年的沖突畫上了休止符。根據這一協議,在此前30年前興風作浪、動輒搞爆炸的愛爾蘭共和軍及其政治派別新芬黨加入與政府和解的行列。1999年底,英國向北愛移交地方事務管理權,重要的當事方愛爾蘭也放棄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隨后選舉產生北愛地方議會,成立由北愛多黨分享權力的北愛自治政府,行使除國防、外交和稅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權。不過,北愛問題專家達瓦尼介紹說,協議雖然簽署了,但事情卻遠遠沒有完結,直到2007年5月,北愛各派政治力量才經過艱難的談判,終於就權力分配達成一致,北愛爾蘭政府才得以正常運轉。
北愛爾蘭政府負責投資和地區發展的主管戴維特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和平給北愛帶來不少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以前,北愛的戰火令人望而生畏,沒有人敢來我們這裡投資,而現在,在過去5年間,北愛已成為排在倫敦之后整個英國吸引外資環境最好、數量最多的地區。”他還自豪地說:“頻繁的槍聲、爆炸聲和沖天的硝煙,曾經使北愛幾乎成為地獄,使旅游成為一個特別奢侈的詞匯,現在呢,這裡游客持續增多,人們願意到北愛爾蘭欣賞獨特的風情、踏訪‘泰坦尼克’號的誕生地”。據戴維特介紹,旅游目前已約佔據北愛爾蘭GDP的5%,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期還要增長一倍。戴維特說:“完成這個目標,就要吸引大量游客,其中,千方百計請中國游客來最關鍵,因為中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
從記者採訪中得到的數據看,北愛的失業率為7%左右,失業率要低於英國其他地區。在這裡,白天街道上看不到游手好閑的青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北愛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現狀。但達瓦尼提醒記者說:“還不能說北愛爾蘭的‘麻煩’全都沒有了,因為平靜中也存在著緊張和不安。”
不久前,英國多地征兵辦公室收到炸彈包裹,其中不少蓋有北愛爾蘭的郵戳,警方懷疑系北愛的恐怖組織所為。2012年底和2013年初,貝爾法斯特還因如何懸挂英國國旗的問題發生過騷亂。在貝爾法斯特街頭,時常能看到巡邏的警車和荷槍實彈的軍警。出租車司機約翰解釋說,警車只是例行值勤,主要是對意圖惹是生非的人形成心理震懾。
北愛爾蘭要在北京設辦事處
在貝爾法斯特機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兩名在貝爾法斯特大學一年級念書的中國留學生。據了解,在貝爾法斯特有數百名中國學生,尤其是近兩年,中國學生的人數逐步增多。記者感慨,這在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誰會願意到一個戰火紛飛的地方上學呢!除了學生,貝爾法斯特還有大約3000多名華人,其中多數從事商業活動。2007年3月,中國香港移民盧曼華女士還經過激烈角逐,當選北愛爾蘭議會議員,成為英國首位華人議員。
北愛爾蘭影響最大的《貝爾法斯特電訊報》去年曾發表題為“到東方去,將商品銷往中國市場”的文章,認為富強起來的中國對北愛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如果能到中國去探尋更多出口商機,北愛爾蘭經濟將會得到大幅提振,“隨著中國日益富裕,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將在中國找到知音”。去年10月底,一個規模龐大的投資會議在貝爾法斯特舉行,大約400名企業家出席。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貿促會、中航技、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10余家在英中資機構參加了會議,並與對方商談了加強合作與投資等意向。北愛爾蘭官員提姆告訴記者,北愛爾蘭與中國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未來的交往會越來越多。提姆透露說,為增加來自中國的投資,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北愛要在北京設立辦事機構。
(責編:劉猛)
和平協議 和平進程 環球時報 和平線 愛爾蘭共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