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03日09:15|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4月3日電 《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美國版雜志近期發表了題為《母親的玉米面包和大豆食譜》的文章。
全文摘譯如下:
我的母親一生中沒有多少值得她留戀的事,但談及玉米面包和大豆時,她就變得多愁善感了。大蕭條時期,她和我父親正處在青少年期。直到他們1942年結婚時,大蕭條時期的記憶仍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中。“我們那時候沒吃的,隻能吃玉米面包和大豆,”這是父親和母親經常對我們說的話。
母親一直拿我們的長輩們所經歷的困難來教育我們。小時候,她每年至少會給我們做兩次玉米面包和大豆。每當那時候,我們都會高興地聚在我們家那張20世紀50年代時做的膠木餐桌上,盛上滿滿一大碗玉米面包和大豆、大口大口地吃著。
對我來說,最珍貴的記憶停留在卡梅倫鎮,那是德州中部的一個小鎮,我的父親就是在那裡長大的。在卡梅倫鎮上,玉米面包和大豆是用來應付困難時期的。但是,每周日傍晚,每家每戶都會帶上自家的玉米面包和大豆去參加宗教儀式。儀式結束后,我的祖母就會一手拿著鋒利的斧頭、一手拿著彎曲的衣架去雞舍。幾分鐘后,她就會提著一隻嫩雞走到院子裡,然后把雞架在樹樁上,用斧頭一把將雞頭砍下。盡管被砍掉了雞頭,雞依然會在院子裡掙扎著跑幾圈。印象中,這種場景數不清。
晚餐時,全家人都聚集在餐桌上,數著豐盛的晚餐:一大盤雞肉、幾大碗豇豆和青豆、一盤甜酸菜,當然也一定少不了玉米面包和大豆。
如今,如果我父親被迫隻能按照他小時候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吃他小時候隻能吃的食物,那他一定不會覺得那樣是艱苦的生活。小時候他就以那樣的生活為豪。
我的母親也是出身於德州的一個小鎮——梅賽德斯。正如我的父親一樣,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們也是吃德州南方菜肴長大的——漢堡牛排、紅燒牛肉、什錦菜以及鎮上農場和果園裡的產品。正如卡梅倫的風俗一樣,梅賽德斯鎮上每周日也會舉辦宗教儀式。
然而,玉米面包和大豆以及其他鎮上的主菜只是梅賽德斯鎮的一道小菜。但是,在她看來,這是一道痕重要的菜。后來,母親離開了梅賽德斯,去了奧斯汀市的德州大學念書,之后便嫁給了我父親。從我記事起——大概是4歲的時候,我就覺得母親是個很迷人的女人——留著一頭烏黑發亮的卷發、踏著高跟鞋。她喜歡看美食食譜,然后按照食譜介紹方法親手做給我們吃。但母親做的食物中,幾乎每天都有雞肉沙拉或者土豆漢堡。
一天,我因想學做菜了就去母親的書房找美食書。翻著書架上的六七本美食書,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嘗試去做母親不做的菜。結果,無意中,我發現一本書裡夾了很多剪紙和索引卡。仔細看,才發現原來那些都是母親精心收集的關於玉米面包和大豆做法的說明。
看著這些東西,我突然意識到必須學會做玉米面包和大豆。當天晚上,我就照著母親收集的說明去做了。
譯者:姚凱紅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姚凱紅、王棟)
讀者文摘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