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 全球經濟增長雖然疲軟,但全球軍火交易卻如火如荼,其中以南美和東南亞地區增幅最快,與前一個5年期相比,過去5年全球軍售總量平均增長了22%。而且,雖然過去兩年內全球經濟不景氣,但軍火貿易卻仍然蓬勃發展。美國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佔全球出口總量的30%,接下來便是俄羅斯(23%)、德國(11%)和法國(8%)。
美國對日本推銷第四代隱形戰機F-35,對韓國醞釀傾銷遠程導彈,或可能流產的對台軍售大單,再次顯示美國軍火出口正在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重要一環。近年來,美國對亞太地區,特別是東盟國家的軍火出口不斷增加,並正試圖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軍備需求與其武器系統“捆綁”在一起,為其戰略目標服務。
據分析,未來幾年內,隨著地緣政治格局的日益復雜化,東盟國家仍將加大升級防務系統,更換老化裝備,從美國購買的武器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表示,東南亞國家軍購規模上升有著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首先,東南亞的種族、宗教和領土問題十分復雜,沖突形式也多樣化,充滿各種各樣的“不信任”和源於歷史的“糾葛”。第二,美國在經歷經濟衰退后似乎變得“不再可靠”,一些東南亞國家對美國是否有能力繼續承擔對他們的防御義務有所懷疑,因此開始增加對美國武器的購買。第三,受所謂“中國威脅論”影響,東南亞國家有一定的不安全感。第四,東南亞海島多,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外貿量越來越大,海盜問題也日益突出,需要增強軍力以確保航道安全。
有專家認為,美國積極在亞洲推銷其“戰爭產業”,有著“更為重要的政治動機”。美國需要建立或維持與這一地區國家的同盟關系,並以“援助”或“銷售”的方式向一些“友好國家”提供武器,幫助這些國家“反恐”。
為了推銷武器,美國需要捏造一個“敵人”。美國顯然是在有意打“中國威脅論”牌。美國的目的是給盟友提供武器,以對抗來自潛在敵對國的威脅。美國把中國看成最重要的潛在敵對國,美國提供武器給日本、菲律賓,部分原因是利用了它們擔心中國在有爭議地區採取軍事行動。此外,其中還有美國希望和盟國軍隊之間保持設備標准化的利益考慮。
亞太:美國軍火最大的客戶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表明,亞太地區目前是美國武器的第一大客戶源.美國已將東南亞視為其主要的武器銷售擴展區。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從美國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約佔到美國出口武器10%的份額,其次是泰國和馬來西亞,佔比分別為0.4%和0.1%。
印度尼西亞最近計劃耗資數億美元從美國購買戰斗機和運輸機。《雅加達郵報》的報道說,美國承諾為提升印尼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在2010和2011年分別給予援款157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
菲律賓近年則加快了購買美國軍艦的步伐。今年8月,菲律賓以1038萬美元購買的一艘美國二手漢密爾頓級巡邏艦抵菲,將部署在南海。緊接著,菲軍方又宣布,明年將從美國購買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以提升菲律賓海軍的巡邏能力。
東盟目前不斷加強的軍事與軍工企業合作,也成為美國借以擴大其對這一地區售武的重要因素。美軍太平洋指揮部一位發言人最近在接受日本出版的《外交學者》雜志的採訪時說,東盟尋求地區國防工業合作,有利於美國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因為這將會促成類似北約的一套新標准,提升東盟與美國軍事裝備的互用性。
該雜志網站刊登的文章引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國際安全項目研究員蓋·班阿瑞的話說,美國和西方的軍火商將會鞏固他們在東南亞和印度軍火市場的地位。因為他們越來越不能隻靠“自家的”或是北約內部的市場。
美式邏輯:邊指責他人擴軍邊賣軍火
眾人皆知,國際貿易中什麼商品最賺錢?當然是軍火。而軍火則是美國最大收入經濟來源。
美國是一邊指責別人擴充軍備,一邊又在全球大賣軍火,而他指責得最為嚴厲的亞洲,恰恰是美國的軍火銷售最集中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