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好奇”
美國火星學會第15屆國際年會3日開幕,各路人士討論“好奇”號。
“誰知道呢”
美國人羅伯特·祖布林長期倡導探測火星。以眼下正在倫敦上演的奧運會為例,祖布林說,“這是我想看見的太空競賽方式。在奧運精神激勵下……全球不同國家地區彼此競爭、沒有敵意、展示美德,看誰能夠為人類認知進步和前沿拓展做最多。”
“沒人偷它”
美國行星學會主席吉姆·貝爾說,“在(我們這些)外星人眼裡火星是一道風景。”
他告訴聽眾,“勇氣”號在完成使命后,滯留火星,“它沒被偷走……它的輪子都還在……火星車還在那裡不錯地生活著。”
“誰會殺誰”
美國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主管西蒙·沃登提出,“好奇”號此行雖然被貼上“地質探測”的標簽,但卻是“第一個可能找到真正生命跡象的火星任務”。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在火星上發現生命,下一步該怎麼辦。
沃登推斷,會出現兩種反應。
“如果你是自由派,可能擔心我們會殺害它﹔如果你是保守派,你會擔心它殺害我們。”所以,沃登認為,發現生命后,在得知這種生命的特性前,火星探索應當暫停。
“每一個新發現都會讓你感到,你比過去知道得更少。”沃登說。新華社記者 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