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气候变化怎样影响生命之水?

2020-03-24 16:40:13 海外网
分享:

面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短缺、暴雨洪涝等一系列挑战,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规划气候与水资源,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3月23日是第六十个“世界气象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气候与水”。

刚刚过去的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

紧挨着的这两个重要纪念日,确定了同样的主题,这是非常罕见的。

显然,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联合国迫切希望人们认识到:气候与水处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全球目标的核心位置。面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短缺、暴雨洪涝、水污染等一系列挑战,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规划气候与水资源,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3月22日,在也门哈杰省一个村庄,儿童们在打水。也门日常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摄)

全球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

“气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两者关系极为密切,相互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高级工程师肖潺介绍,一个地方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就是降水,因而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水资源禀赋。水通过不同形态及转换,比如降雨、降雪、蒸发、径流等,在地球气候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沟通气候系统不同圈层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气候和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即我们所说的风调雨顺,是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天气气候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正常波动的上限或者下限,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社会影响。以降水为例,降水过多会带来暴雨洪涝,危及房屋、土地、农田甚至生命安全,而降水过少则会带来干旱,影响作物生长甚至人畜饮水等。

“全球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肖潺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消息,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是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6年的第二热的一年。而近5年(2015—2019年)和近10年(2010—2019年)的平均气温,都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10年的气温都比上一个10年高,可谓节节攀升。

肖潺说:“中国气候同样呈现出与全球一致的升温趋势,1951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24℃。”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热带降水增加,那就是说,本来降水多的地方降水更多了;而副热带干旱少雨地区降水减少,即气候变化之后,正在向干旱化趋势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干者越干、湿者越湿”,这是气候变化造成全球水资源改变的一个主要特点。全球水循环变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全球大气正在变湿,湿度增加。

“整体来讲,由于气候变化,当然也包括自然因素在里面,使得全球的水循环变得干者越干、湿者越湿,这个基本特点是非常清楚的。” 丁一汇说。

我国西北干旱区局部呈现暖湿化趋势,东部季风区呈“南涝北旱”格局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作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性响应,我国水资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丁一汇介绍,中国的降水从1961年开始在不断增加。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它多是在零线以下(降水量少于多年平均值),现在基本上都在零线以上(降水量多于多年平均值),并且最近一二十年,增加得非常快。这符合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的结果。

1961—2019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

“中国是季风气候,季风的强弱分布和推进会影响雨带。”丁一汇展示了一张我国夏季降水趋势变化分布图,上面的蓝色表明当地降水偏多,红点表明当地降水偏少。丁一汇说,我们可以看到,在季风区,就是东部地区,红点子和蓝点子是截然分开的,长江和淮河以南都是蓝点子,以北都是红点子,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季风区的地方是“南涝北旱”,南面是降水偏多,北面是降水偏少,这样就影响我们北方的水资源,导致北方水资源短缺。我们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南水北调,这就是国家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丁一汇介绍,中国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在东部季风区呈现“南涝北旱”,是因为季风有强有弱,弱的时候到不了北方,北方就容易干旱。

“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多是蓝点子,蓝点子是变湿的,西部是干旱区,就是说干旱区局部呈现了一定的暖湿化趋势。”丁一汇表示。

丁一汇说,再进一步从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来看,中国年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图显示,西部地区都是蓝的,这就代表干旱程度在减弱,是在变湿。同时气候也在变暖。因而,实际上西部大部分地区都是变暖变湿的,也就是暖湿化了。当然,降水和湿度在增加,并不是说就改变了气候类型。

“再看我国东部的季风区,黄颜色的地方就是干旱的地区。在北方,一直到东北大部分地区都是黄颜色,也就是干旱的。另一个干旱区西南地区也值得我们注意,西南地区经历了十几年的干旱。这些都是受季风减弱的影响。当然,在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基本上是多雨。”丁一汇表示。

中国年干旱日数变化趋势(1961—2015年)(国家气候中心,2018年)

丁一汇强调,总体来说,我国降水不断增加,但从区域来看,在东部季风区是“南涝北旱”,西部是暖湿化,其原因除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海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刘毅)

责编:刘素素、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