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下半场如何发力?

2019-12-02 16:58:30 海外网
分享:

“支付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支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又离不开严监管的保驾护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强调。

中国人到国外旅游,导游都会叮嘱大家要准备一些硬币,付小费、买咖啡、坐公交,都会用得着,大笔支出的话再刷信用卡。

那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是啥感受?“我到中国待了10多天,几乎没看到过硬币。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他们也不用硬币。”一位外国小哥在网上发感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支付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尤其是移动支付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普及率全球领先。不管是吃饭、购物、看电影,刷一下手机就支付了,连钱包都省了!

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 539.70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

今年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仍然飞快。就拿三季度来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594.64亿笔,金额612.9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272.74亿笔,金额8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05%和31.52%。

很多人关心,移动支付行业快速扩张之后,下半场如何发力?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支付产业怎样不断创新?监管层对待支付行业的发展有哪些举措?

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支付清算发展之路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的支付产业发展之路,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会上,对于未来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咖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起来听听吧。

创新技术持续助力,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金融科技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升级,推动着支付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支付与信贷,支付与理财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既满足了人们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长刘连舸说。

“移动支付已成为创新最为活跃、产品最为丰富的零售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应用,都与移动支付相结合,实现了‘落地开花’。移动支付,带来了支付成本的下降,以及便利程度的上升,促进了电子商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林海峰说。

林海峰认为,消费互联网连接了用户和商品、用户和服务,那产业互联网则会连接企业与企业、生产与流通、上游与下游。所以,移动支付需要从服务消费者向服务中小企业升级,使信贷、保险、理财等服务定制化成为可能。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前沿技术的完善成熟,未来可能会出现形态截然不同的支付方式。未来的支付手段将是全流程、立体化的创新,这个创新链条上包括支付工具、支付流程、支付基础设施、组织机制、技术标准等。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差异非常大,他们对于支付服务的综合需求,远远比消费者更为复杂。”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分析,这对支付服务的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市场上对支付服务重要性认知程度也在提高,支付服务逐步成为我们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技术创新,将是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巴曙松认为,在下半场,如果支付行业的某个或某一类市场主体,能够通过新的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强化自身的支付服务综合效能,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下半场的胜出者。这也意味着,支付服务综合服务能力的深化,将会成为行业竞争核心要素。

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认为,未来应深挖金融科技潜能,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要突破普惠金融瓶颈,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不断拓展服务的覆盖面,为三农、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支付服务。支付服务要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持续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同时,增强业务支撑能力,提升计算、存储等资源的水平拓展能力,保障支付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政策监管保驾护航,建设更加完善的支付与清算体系

“支付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支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又离不开严监管的保驾护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论坛上强调。

过去几年,金融领域严监管成效显著,但是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高度网络化、数字化的支付清算服务,在信息保护、资金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人民银行今年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的力度,优化移动支付技术架构,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运用,为支付清算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如何通过严监管的常态化,来为支付服务产业保驾护航?范一飞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从严、从重打击无证机构。无证经营是支付产业的一个顽疾,要把严厉打击无证机构,作为严监管常态化的一项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规范创新,严控交叉风险。对依托支付账户开展的线上信用支付方式创新,各方要进一步加大调查力度,认真分析业务定位,准确把握业务实质,合理评估业务风险,深入研究潜在的影响。特别要警惕围绕支付业务,大搞金融产品嵌套的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监管规则,尽力避免杠杆率持续攀升、风险跨市场传染、底层资产无法穿透等风险因素持续累积。

——着力狠抓监管制度落实。持牌机构要落实好监管制度,常抓不懈。落实实名制,是从事金融业务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当前贯彻监管制度的重中之重。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不能移花接木,容不得丝毫马虎。

——要切实防范电子结算风险。有关机构要围绕“了解你的客户”控制结算风险,发现问题务必整改到位,切实防止新增问题。对于性质恶劣,主观故意,挪用电子款项的支付机构,监管部门将严惩不贷。

——全力保障清算系统运行。各运营机构要着眼重大运行风险的防范,切实提高风控能力。要对照国际先进的金融市场原则,检查自身发展中清算系统存在的不足,夯实各项安全应对措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王观 高塬)

责编:刘素素、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