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这是人类共同的征途

2019-06-18 11:28:49 海外网
分享:

当地时间6月12日,中国正式宣布邀请17个国家的9个科学项目,在2022年前后,登上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经过层层选拔的9个项目,涵盖了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等前沿科学领域。

我们来聊一下中国人的太空之家——预计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运转的中国空间站。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遥远太空,空间站里的宇航员用机械臂抓住慢慢接近的货运飞船,最终让它“停泊”在空间站上,以进行太空居住物资和科学实验材料的补给。在地球和空间站之间来回穿梭的,既有载人飞船,也有货运飞船,而且不仅来自一个国家。这些在国际空间站的常见画面,未来将在中国空间站见到并习以为常。

夜聊6.jpg

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当地时间6月12日,中国正式宣布邀请17个国家的9个科学项目,在2022年前后,登上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开展各种科学实验。经过层层选拔的9个项目,涵盖了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等前沿科学领域。这些项目的入选,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众所周知,空间站的建设难度、风险、投入都极大。一旦建成后,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占据着科学的“制高点”,这个一流的太空实验平台,将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机会。中国以一己之力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却宣布并非只为本国所用,而是为全人类所用,这样的开放“大手笔”引得全世界点赞。联合国官员、科学家、太空科技工作者和外国网友都由衷感叹,认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一个‘伟大范例’”。

夜聊3.jpg

“伟大的范例”背后,是“全球共享太空”的理念和中国人实实在在分享自己成果的践履。这次中国空间站的开放,令世界惊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之快,更被评价为“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的确,太空属于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是各国理应秉承的宗旨,但能否进入太空和利用太空还要看能力。从火箭、飞船、空间站的建造以及航天员的培养训练,空间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航天综合实力,这种实力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和投入。中国开放空间站使用,将有力促进载人航天国际合作,让更多国家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来自全球的科学实验,会进一步促进太空探索和合作,让各国发挥所长,携手作出有益于全人类的科学成果。毫无疑问,这才是共享太空的真正意义。

被称为“伟大的范例”,还在于它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接着人类探索未知、走向深空的共同梦想。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大到整个地球文明,都有抑制不住飞出大气层、飞向星际的冲动。空间站的开放,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们能够追逐更加辽远的时空。而这种开放的文明特质,对人类未来探索火星甚至更遥远星系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它会像黏合剂一样紧紧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在奔向未知的星辰大海中,应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与挑战。

夜聊8.jpg

“来吧,与中国空间站一起飞翔!”每一个看完中国空间站宣传片的人很难不为之心潮澎湃。梦想,卓越,挑战,探索,汇聚……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深邃的太空中,蓝色的地球光影变幻,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飞出地球,飞向灿烂无比而又寂静无声的宇宙深处。而一个算不上庞大的60吨级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其中一个壮丽的节点、一条美妙的痕迹。

这正是:建成全凭一己之力,各国共享创造奇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党报评论君

责编:刘素素、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