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劫”:每逢佳节倍相亲?

2019-02-01 10:17:06 海外网
分享:

这个春节,如果谈论婚恋会为团圆打上一层阴影,那不如大大方方向父母表明态度,或者有策略地换个轻松话题。团聚嘛,本来就不应总是争吵,婚姻的起点也不该是强迫。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最近一款综艺火了,几位女艺人和父亲同处一室,卸下明星光环、亲子真诚互动,平凡的点滴打动了不少人。人气也伴随着争议,有媒体统计,播出的三期节目里,一共出现23次催婚,莫不以父母沉默、子女憨笑尴尬收场。有人戏称,这不是一档观察亲情的综艺,而是春节亲戚问话的演习现场。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让不少人头疼的春节“催婚”。

image.png

每逢过年,“催婚”总能登上热搜。拉开春节序幕的腊八当天,“催婚”一词的微信指数热度急速蹿升4倍。当然,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开始涌现:比如,有人为求耳根清净,主动申请春节加班,试图避免家人问起婚否的尴尬;比如有人一想到催婚就心中惴惴、压力山大,不得不寻求心理医生的宽慰与治疗……没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因此,不少自媒体将“应对催婚”和“智斗熊孩子”并列,称之为年轻人要度过的“春劫”。

美剧《老友记》里,莫妮卡的妈妈也催着她找个对象,尽快摆脱“母胎 solo”。可见催婚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但中国两代人之间的差距更大,所以围绕婚姻的分歧似乎也就更大,也让“催婚”成为一个年年有热度、月月有人议的话题。瓜熟蒂落、娶妻生子,“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多数父母催婚的动机其实很朴素。事业为先、平等为要,“婚姻不是用来将就的”,反对催婚的子女想法其实也并不复杂。

各有想法的两代人,共同面对着年轻人越来越晚婚的现实。我们身边或许都有几个大学一毕业就喜结良缘的朋友,但总体看,这些年来社会的初婚年龄正在变得越来越晚。一份统计显示,2017年江苏人第一次踏入婚姻殿堂的平均年龄为34.2岁。在一些20岁出头就抱上孩子的父母看来,这个婚,就得催啊!

image.png

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受教育时间越来越久,今天的年轻人比父辈拥有更长的“青春期”,以致很多二三十岁的人也习惯了说“我还是个宝宝”。相比于上一辈人,我们拥有更加多元的价值观、更加丰富的娱乐方式和更加开放的生活态度。“到底是美剧不好看,还是游戏不好玩,让你一定要去恋爱结婚呢?”,类似的调侃,点出了不少“单身贵族”珍视的生活价值。

还有一些人的单身和未婚,实则有着自己的苦衷。狭窄的社交圈、不同的择偶观,让人难以轻启心扉;快节奏的生活、高压力的工作,让人无暇畅享风花雪月;有限的收入、月光的消费,让不少人在婚姻与面包之间只能先照顾后者……为什么还未婚?一千个单身男女或许有一千个理由。

面对很高的离婚率,我们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对婚姻随便的时代,但同时更能看到更多人选择“不凑活”、“对得起自己”,我们或许是有史以来对待婚恋最审慎的一代人。或者说,一种家庭的审慎,变成个体的审慎。一桩婚姻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程序正义“瓦解了,传宗接代、阶层流动和重构家族势力等“实质正义”也在消减。婚姻从传递集体意志、承载社群价值,变成了崇尚个体自由。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被社会学家鲍曼称为“液态流动”的当代社会中,恋爱与否、结婚与否、和谁结婚、何时结婚,每个人对亲密关系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回答。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能够理解父母期盼爱不等待、鲜花早开的心态,但依然相信爱不将就、清风自来的信念值得坚守。只要过得真诚、幸福、正直,任何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最好的选择。

image.png

这个春节,如果谈论婚恋会为团圆打上一层阴影,那不如大大方方向父母表明态度,或者有策略地换个轻松话题。团聚嘛,本来就不应总是争吵,婚姻的起点也不该是强迫,如果还不行,那麻烦把此文出示给你的双亲。

这正是:每逢佳节倍相亲,不妨真心易真心,生活本应参差态,儿孙幸福儿孙寻。(文|杨翘楚)

责编:刘素素、袁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