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动力竞争力,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2019-01-21 10:16:07 海外网东北经济的“底子”不差,但短板也很明显: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民营经济发展仍不充分。
一月份,是全国各省“两会”密集召开的时间。这几天从各地的两会上,传递出了不少重要信息。
日前,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唐一军作政府工作报告称,辽宁经济筑底企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2018年全省GDP比上年增长5.6%左右。辽宁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2016年GDP增速-2.5%,到2018年正增长5.6%左右,三年里辽宁经济发展变化还是挺大的,令人刮目相看。辽宁经济走出“谷底”,为东北振兴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我国擂响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鼓,指出东北要不断提升“三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辽宁的势头不错,那吉林省和黑龙江的情况咋样?东北振兴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再加把劲?麻辣哥趁着冰天雪地,踏上了东北的黑土地,对东北三省九市29家企业进行了调研采访。
过去遇见熟人不敢报厂名,“混改”让职工挺直了腰杆
在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东北的地位相当重要。它曾是新中国工业摇篮,实力和名头都是响当当的。但一说起近年来的东北经济,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困难和压力。东北经济一度陷入低迷,下行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偏重,企业经营困难,旧动力减弱,新动力却不足。
东北经济能不能爬坡过坎,奋起直追?下面这个小故事,挺能说明问题。
“您在哪儿上班?”“在铁西。”
“铁西哪里?”“那两个大烟囱下面。”
“到底什么公司啊?”“嗨,不就大烟囱下面嘛!”
面对记者,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魏海军绘声绘色描述道,“以前,我们员工在外面死活不敢自报家门,这样下去企业不就完了吗?”
东药,始建于1946年,是沈阳老牌国企之一。不过,和不少国有企业一样,东药进入市场经济后不复当年勇,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裙带关系、历史包袱、管理不严等问题,让企业日渐陷入困境。2013年,员工月均收入仅1700元,改革迫在眉睫。
2018年7月,在沈阳市委、市政府推动下,东药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企业方大集团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混改后,全员工资上涨了五成,福利待遇也全面提高,员工有了获得感。”魏海军说,现在企业用人更加透明,管理也更加严格。“一级对一级负责,七大姑八大姨都不好使了。搞不好工作就要受罚,罚到肉疼。”
混改,让东药绽放出新的活力。2018年前10个月,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超三成,利润同比增长七成以上。魏海军说,“现在别人再问在哪儿上班,员工都会挺着胸脯回答:在东药!”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有需求,民企有意愿,携手共进,相得益彰。在不少企业家看来,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就是要促进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老企业“枯木逢春”,新企业也在发芽冒尖。
2018年12月底,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大连长兴岛投产,生产现场着实令人震撼:道路两旁,五层楼高的管道纵横交错、望不到边,银塔一般的储罐岿然伫立,直耸天际。
这一气势恢宏的石化项目,“手笔”之大堪比央企,实际上却出自一家民营企业——恒力石化。2009年,长兴岛被国家规划为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后不久,苏州民企恒力集团便闻讯前来。从确定投资、填海造地,到安装设备、正式投产,两年时间,两条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线便拔地而起,如今这里已是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基地之一。
东北经济吐故纳新,民营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东北经济的“底子”不差,但短板也很明显: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民营经济发展仍不充分,不但不及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也相差甚远。
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江苏、山东分别占了93家、86家、73家,而东三省的企业加起来不过9家。这个差距确实不小。
“一汽一咳嗽,吉林就感冒”。一句大白话,戳中了东北经济一直以来的痛处——“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不少城市“一企独大、一业独大”。东北要振兴,就不能总睡在老工业基地的“金字招牌”上,而是得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尽快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新格局。
还好,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一汽顶住了压力,身体健康没“感冒”,这对吉林全省经济是一个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有18家企业营收同比增幅超过20%,中国一汽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中国一汽实现销售整车341.8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937.2亿,同比增长26.4%。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东北新兴产业注入活力,民营企业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年产值3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按常理起码得有上万工人,但我们只有2000多人。”在吉林通用机械公司,董事长李吉宝告诉记者,这些年企业积极“走出去”,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与奥迪、宝马等主机厂实现了同步开发,并运用欧洲技术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改造,“我们改变了国内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靠机械加工、‘傻大黑粗’的现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从斑驳的“磕头机”到酷炫的流水线,是大庆产业多元化的一个缩影。在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偌大的汽车厂房的生产线上,只见66把电枪自动定位、同时发力,从四面八方一齐拧紧关键螺栓,将底盘与车身合二为一。整个安装过程一气呵成,不愧“全球标杆工厂”。这家汽车厂投产仅5年,已实现年产5万多辆豪华汽车。
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智能装备、卫星应用、新材料……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列明的重点新兴产业中,已经涌现出成批量的优秀民营企业。曾经落后的东北民营经济,正在加速追赶、羽翼渐丰。
在辽宁,2018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总量的63.8%,同比增长13.5%;在吉林,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达全省GDP的51.7%,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黑龙江,非公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由5年前的51%提高到了2017年的53.3%。
变局酝酿着机遇。不少企业家认为,东北经济吐故纳新,恰恰给擅长“辗转腾挪”的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大空间。“今后,东北应更积极地推动国企上市,大力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民企参与混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军民融合等。促进国企民企共生共赢,是东北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也会给民企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认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刘志强 韩鑫)
责编:刘素素、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