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女德”抹黑了传统文化

2018-12-13 10:05:02 海外网
分享:

以“男为天、女为地”等为名的“女德文化”曲解传统内涵,灌输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无疑是讹言惑众。而这种畸形的“女德观”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不仅将导致部分女性长大后丧失独立人格,也给未来家庭、社会健康增加了许多隐患。

近日,浙江温州惊现未成年人“女德班”,打着承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对未成年女孩进行洗脑,鼓励其在面对男性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等等。一系列奇葩理论令网友感叹“2018年了,还有这种机构”。

image.png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不只一家。去年,因同样原因被关停的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女德班”就在郑州、三亚等地设有分校。而此次在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女德班”的“教师”中,就有部分来自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饱受诟病的“女德班”何以死灰复燃、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值得警惕。

时下,全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人也希望在生活中能够拥抱传统,或欲翻阅经典以提升个人修养,或欲了解历史以解决现实问题。然而,这样的精神需求也给了一些“文化骗子”可乘之机。这些人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却对投机取巧颇有研究。有的假借传统之名,大肆宣扬“男尊女卑为礼”“养生根治癌症”“风水能定乾坤”等歪理邪论,冒充“国学大师”从中牟利;有的对传统文化不加辨别,未经消化吸收,将糟粕当做精华来继承,甚至把古代那一套做法盲目搬到现代社会。凡此种种,不仅让传统文化变了味道,更诱导当代一些人价值的走偏、行为的失范。

比方说在参加“女德班”的孩子中,就有一位女生表示,一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男生打完饭后女生才可以打饭,但后来“老师”所讲的“男为天、女为地”的道理,使她接受了这种不平等行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地”是一对经典概念,但二者始终处于平等对立、和谐共生的关系中,绝非一方压倒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以“男为天、女为地”等为名的“女德文化”曲解传统内涵,灌输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无疑是讹言惑众。而这种畸形的“女德观”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不仅将导致部分女性长大后丧失独立人格,也给未来家庭、社会健康增加了许多隐患。

可怕的是,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未能认清这些“伪传统”背后隐藏的问题。当孩子不愿做家务、不听长辈教导、沉溺网络游戏时,仍有家长试图简单粗暴地把孩子丢给类似第三方机构,而忽略为人父母应尽的教育职责。还有一些人,当面对家庭矛盾、病痛缠身、事业不顺等问题时,将测字算命、烧香拜佛等伪科学视为“传统文化”,丝毫不考虑从问题根源找出解决对策。“功利化”“庸俗化”“简单化”的传统文化,非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让文化失色、让传统蒙尘。凡此种种,呼唤有力有效的监管,更呼唤正本清源的决心。

image.png

日前,温州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约谈相关机构负责人,责令其立即停止办班并关闭培训点。然而,这样的惩罚措施绝不应是整个事件的句号。进一步明确落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增强对社会团体办班的资质审核与监督管理,完善针对公益性群众组织的法律法规,加强惩戒力度等,这些后续配套措施不应缺位。否则,今天的“女德班”刚被解散,明天或许就会有原班人马打着新旗号出现在别处。

除此而外,如何满足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水涨船的需求,也是必须思考的一个社会课题。管理部门需要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重点着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文化机构也不妨多一点主动作为、多一点推陈出新。毕竟,只有正规渠道的多了、歪门邪道才会少,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种种“女德班”的土壤、挤压种种“伪传统”的空间。

这正是:传统文化越千年,学习承扬需细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马苏薇)

责编:刘素素、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