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二手交易平台 理念不能旧 管理更要新
2018-12-07 10:48:16 海外网二手交易平台的种种问题和陷阱,也让人感慨“套路”之深。平台的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闲置物品借享平台上,工作人员将闲置物品情况进行登记后张贴出来方便居民借用。 资料图片
经历了“双11”的爆买,家里多余的闲置物品往哪儿放?从二手交易平台卖出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数据显示,去年,有近8000万中国用户成为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消费者,预计今年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
在电商巨头的支撑下,蓬勃发展的“二手经济”“闲置经济”成为消费升级的写照。与此同时,二手交易平台的种种问题和陷阱,也让人感慨“套路”之深。平台的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消费升级助推
“二手经济”,是指消费者通过转售、交换等交易方式处置闲置物品或服务,以获得收益。方兴未艾的“二手经济”正处风口之中,据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可观的市场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抢滩。有研究显示,目前二手交易市场中,几家多环节参与的二手交易平台已基本占据行业头部,流量优势比较明显。除此之外,由于综合业态间相互关联的紧密,一些综合电商的二手交易平台也收获了不少流量。
为何二手交易能够从不起眼的“跳蚤市场”一跃成为一门“大生意”?业内人士称,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了存量经济,给二手交易市场提供了成长空间;消费观念的转变则给用户和平台创造了成长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张莉说,中国的二手交易平台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例如市场活跃度更高,经济体量大;有电商大平台参与,发展空间大;二手商品品类丰富,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产业链条长,一体化程度高,物流服务等能够保驾护航。
陷阱层出不穷
虽然在网上进行二手交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不少人都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货物真假、交易及时性、信用惩罚机制、交易双方信息等方面的“坑”,让二手交易平台时常遭遇消费者质疑。
质量问题是出现最多的场景。与新商品不同,二手交易大多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对于商品的新旧、好坏等理解不同,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导致二手交易平台频繁出现真假难辨、以次充好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买卖争议也屡见不鲜。在此过程中,平台很难从事中和事后进行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赖明明认为,二手市场具有“柠檬市场”特点,即信息不对称,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这导致交易中容易出现欺诈行为。
与此同时,由二手交易平台引发的诈骗行为频繁出现。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客服、发送钓鱼链接等方式,绕开平台进行交易,骗取买家和卖家的“保证金”。日前,有主持人在社交媒体上称自己在二手交易平台遭遇此类骗局,激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专家表示,我国对二手交易没有特殊性的法律规定,由于依据的法律跨度太大,造成执法难度也较大。二手交易平台应该加强对卖家的信用资格的审查审核,如果发生诈骗,平台应协助消费者追回款项,如果无法追回,平台也应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管理规范出台
有二手交易平台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费者急切需要平台提供居间服务,例如平台在买卖双方交易中提供质量检测、提供统一的价格标准参考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更加信任二手交易。
针对二手交易平台的诸多问题,日前,商务部发布了《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及管理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函(下称《规范》)。业内人士称,这一规范有望为二手交易平台套上“紧箍咒”,真正发挥二手交易平台促进资源循环的作用。
在平台建设方面,《规范》从技术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建设机构等方面提出了63条具体要求。其中在旧货质量管理方面,旧货质量鉴定应符合相关规定,宜实行品质分级;经过鉴定,品质达不到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得销售;商户对旧货进行维护、修理、加工、改造、翻新后,应承担其产品质量责任。
在安全性方面,《规范》要求平台应具有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基于角色的审计能力;支持对交易状态的监控,支持异常交易的处理;支持对通过网络交易的数据进行数据加密处理;支持以网页提示、短信提醒、邮件提醒等方式对异常情况进行提示。
而在经营活动管理上,平台应对商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监控与记录,建立并完善网上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交易风险警示机制。应当加强提示,督促站内经营者履行有关法律规定和平台管理制度,增强诚信服务意识,倡导良好的经营作风和商业道德,对违法违规经营的站内经营者,平台经营者应暂停或终止其交易。(本报记者 刘峣)
原标题:理念不能旧 管理更要新
规范管理二手交易平台(网上中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07日 第 08 版)
责编: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