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岂能打水漂,花钱必问效!
2018-09-27 11:28:02 海外网“财政资金面临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财政资金使用做到效用最大化。”刘尚希表示,实施全面绩效管理,要有效解决办事和花钱“两张皮”问题。花钱只是手段,办事才是目的。
昨天,一个重磅文件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其实,老百姓对“预算”这个词并不陌生,居家过日子也离不开精打细算。比如,家里装修要花多少钱,自己心里肯定有个“小九九”,装修公司也会根据不同的装修档次给出相应的报价,实际上就是“装修预算”。谁家装修,也不是今天装了明天拆,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挑个性价比高的方案,同时还要考虑一定的前瞻性,打出些富余量。这叫会过日子!
对国家来说,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一个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管理水平。
我们国家的预算,规模有多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麻辣姐跟您报个数:作为国家的“大账本”,去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已经达到17万亿元,支出超过20万亿元。如果再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那政府的收支规模就更大了。
家大业大,必须要把国家的钱花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
绩效管理不留死角,重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对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开展的量化评估活动,相当于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业绩体检和有效诊疗,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016年以来,财政部建立健全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每年选择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截至目前已对100多项政策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部分评价结果已应用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同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逐步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随同预决算报送全国人大,并向社会公开。
今年,财政部选择1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7年中央决算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包括湿地保护与管理、贫困白血病先心病儿童救助等。中央部门对2017年所有一级项目、二级项目预算执行结果开展了绩效自评。
在中央财政推动下,大部分省份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初步建立,绩效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拓展。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绩效目标编制工作,一半以上省份覆盖所有省本级部门项目支出,如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在编制绩效目标基础上,各地积极向人大报告相关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尽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追责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管理对中央部门和地方预算的约束力不足。一些领域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的问题时有发生。
《意见》聚焦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全面”和“绩效”两个关键点,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部署,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效能提升。《意见》从3个维度诠释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全方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
全过程。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
全覆盖。将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会秘书长王泽彩认为,《意见》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不仅注重财政支出绩效,而且也注重财政收入绩效、财政政策绩效。首次提出预算绩效管理要覆盖所有预算,完善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面,较过去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公共预算绩效管理,在收入上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在支出上重点关注配置效率、使用效益,将促进区域财力协调配置和均衡发展,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绩效管理嵌入到政策制定中,有效解决办事和花钱“两张皮”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资金的本质特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对预算公开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让公众了解财政资金花在了什么地方,还要让公众知道这些钱花出了什么效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
白景明认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是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有四大特征:一是以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政府行为;二是把绩效管理嵌入到支出政策制定中,进而避免支出政策失当造成资金错配;三是用绩效管理把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贯通起来,切实解决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互脱节问题;四是通过绩效管理把四本预算更好衔接起来,从而形成新的资金整合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关键在于落实主体责任。而落实好主体责任,首先要提升思想管理认识水平。特别是政府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要把预算绩效管理看作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必要手段,是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有效工具。”白景明强调。
“建立预算安排与支出绩效挂钩机制,可以防止部门利益绑架财政安排。”刘尚希认为,在部门利益作用下,财政资金安排的规则约束就容易扭曲,出现重资金分配而轻绩效管理现象。有的部门为了争取部门资金,不注重规划、可行性研究,什么钱好申请就申请什么,导致资金与业务脱节。要建立机制,对项目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公开,倒逼预算部门改进管理方式。
“财政资金面临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财政资金使用做到效用最大化。”刘尚希表示,实施全面绩效管理,要有效解决办事和花钱“两张皮”问题。花钱只是手段,办事才是目的,财政资金使用必须围绕功能目标统筹各主体的活动和行为,形成财政资金充分、有效使用的良性循环。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意义重大,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起来难度大,真正做好的国家不多,《意见》出台后,在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责编:刘素素、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