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习俗流传已久,一般认为其起源甚古。在敦煌和居延汉简中,曾发现有“九九”残文,但这还只能说明当时已有“九九”的说法。目前认为,最早记载了“数九”风俗的文字出自南北朝时期梁国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唐宋诗文中也不乏吟咏数九习俗的诗句。明代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中也有一段“数九歌”: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bì lì,胡人用的一种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暖,蚊虫虼蚤出。
从长江流域到黄河上下,各地都有数九之说,但各地来源于的九九歌并不相同,体现出南北地域风物的差异。比如,有一首湖南版的“九九歌”这样唱:
一九二九,怀胸抱手;三九二十七,檐前雨不滴;四九三十六,茅草吊蜡烛;五九四十五,咬牙像打鼓;六九五十四,风吹如炸刺;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娃儿玩泥捏;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斗笠。
图:与数九歌一起流传的《数九图》。
在北方,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这一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以三言两语简练的句子,用鲜明的自然景观的变化对应节气的寒暖,琅琅上口,“九九歌”实用好记,让数九的习俗在民间也带上了民俗文化娱乐审美的特征。
今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是在1月5日,时令即将进入最冷的“三九”天,飘然而至的这场大雪和大幅度降温,正应和了这一节气,“来得正是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