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球最拥堵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零时差工作室记者所在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高居榜首,对此记者深有感触,又一年奔波下来,苦乐均在其中。
笔者于2017年8月底赴苏门答腊岛中资企业项目现场采访。
虽然近年来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但一直受交通问题困扰——由于缺乏规划,长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地铁工程尚未完工,雅加达成为名副其实的“堵城”,交通状况常常可以用“瘫痪”来形容。2017年10月,印尼总统佐科在去参加阅兵的路上遭遇交通大堵塞,也不得不冒着烈日暴走两三公里。
2017年11月,笔者拜访印尼国家通讯社安塔拉通讯社,就采访与合作交流。
交通问题一再引起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关注,几乎每天都有人吐槽雅加达的拥堵,大家纷纷在社交软件上用文字、图片与视频,晒出自己被堵在途中的一幕幕难堪情景:有开车朋友抱怨,“20分钟的路程,来回要开车6个小时”;“眼看着自己住的公寓大楼,快2个小时了竟然进不了大院”;不少情况下,一路堵车又累又饿又憋尿,那开车的滋味甭提多难受了。
2017年5月,笔者在美娜多采访北苏拉威西省省长助理。
在这个世界“首堵”这座城市呆久了,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三招应对策略:
第一招,改变多年在海外自己驾车的工作习惯,改为乘坐出租车外出采访与参加各类活动。这一选择的好处是,增强了应对拥堵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实在不行就下车走路、更换车辆或路线。
第二招,多预留交通时间,提前几小时出发,这样就不会耽误已约定的采访。雅加达的时间与行程往往实在难以把握,20分钟的路程有时需要两个小时耗在途中,有时又因提前赶到要等候一个多小时。
2017年8月,笔者赴苏门答腊岛采访中企项目,到职工食堂体验生活。
第三招,巧妙创设途中移动工作平台。在雅加达异常拥堵的几个小时,常常是大家的痛苦时刻,笔者意识到,一味吐槽抱怨无济于事,调整好心态很重要,利用智能手机的网络便利优势,巧妙运用出租车内的安静环境,把它作为一个理想的移动工作平台,以这种灵活方式应对雅加达日常的超级堵车现状。
2017年11月中旬,笔者采访印尼的大熊猫馆。
回顾起来,笔者通常恰好利用难以确定的堵车时间,在车里完成了许多查阅资料、电话与微信联络、稿件撰写发送等工作。与被采访对象、与报社北京编辑部的不少互动,是在此种情况下实现的;“印尼民众期盼熊猫馆开馆”、“多方启动应急机制,协助巴厘岛中国滞留旅客回国”等《人民日报》与人民网的稿件也是在这个移动平台上高效完成。
车堵心不堵,笔者倒也有了一种乐在苦中的特殊感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席来旺)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赞
踩
路过